甘肃农民网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近日,东乡县妇联联合全国重点推普团队“语绣同心”,为本地绣娘带来了一场接地气、有实效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语绣同心”团队与东乡绣娘合影。
东乡刺绣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妇女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但语言沟通的壁垒,让不少绣娘在理解客户需求、尝试电商直播时犯了难。
为了让“推普”工作真正帮到点子上,推普团队先到布楞沟村史馆“充电”,了解本地文化与刺绣的发展脉络。同时,邀请州级非遗传承人马阿西也分享刺绣技艺与心路历程。团队成员坚持“需求导向”,反复打磨宣讲内容,确保每一句话都贴合绣娘的生产生活。
团队成员帮助绣娘练习普通话。
在达板镇红柳村,团队成员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一对一口语练习等形式,让刺绣生活用语、技艺交流词汇、产品推介话术、电商沟通技巧等融入绣娘的日常生活。“现在能用普通话介绍绣品啦!”绣娘马丽的笑容里,满是学会新技能的喜悦。
“推广普通话不只是‘扶智’,更是让东乡刺绣从‘深闺’走向全国市场的关键一步,能为产业振兴注入持久活力。”达板镇副镇长马文财说。
绣娘进行普通话直播培训。
在锁南镇东乡刺绣产业枢纽,推普活动又有了新花样。从“介绍自己、介绍工具”这些基础表达入手,服务团队还创新开展了普通话直播培训,手把手教绣娘们如何在镜头前用流利的普通话推介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推普”的脚步还延伸到了孩子们中间。通过抢答、接龙等小游戏,孩子们认识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形成了代际共学的良好氛围。
和孩子们互动做游戏。
下一步,东乡县妇联将继续携手“语绣同心”团队,持续关注绣娘们的语言学习进展,探索长效帮扶机制,让“推普”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