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平川:“三共”协动提升基层治理温度
2025-07-16 23:09:03 来源:甘肃农民报

在平川区电力路街道的“红色驿站”里,网格员小李通过手机帮社区居民办理了医保年审。“以前办点事要跑社区甚至街道,现在下楼遛个弯的工夫就办妥了。”居民这样反映。

这个嵌入居民生活的服务点,正是街道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的生动缩影。

“红色引擎”聚合力,打破治理“独角戏”

“以前辖区单位各忙各的,街道想协调点事不容易。”街道党工委张书记感慨,“现在不一样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把大家拧成了一股绳。”通过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辖区企事业单位成了社区治理的“合伙人”。去年至今,他们联手解决了老旧小区管道改造、停车位增设等15个“老大难”问题,共驻共建活动办了21场。

组织体系也在向下扎根,从街道党工委到社区党委,再到网格党支部、红色物业(业委会),最后触达党员个体,一张严密的组织网覆盖了79个小区网格、862个楼栋单元。更让社区王警官感到责任在肩的是,作为6名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的民警之一,“穿上警服管治安,戴上党徽还要操心社区大小事,服务更精准了”。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服务精准到“家门口”

“我们网格员现在可是‘多面手’!”网格员小陈展示她的工作日志,“采集信息、宣传政策、排查隐患、调解矛盾,样样都干。”街道创新“网格员+信息员+民警+楼栋长+流动网格员”模式,连外卖骑手、出租司机都成了“流动网格员”,像“眼睛”一样延伸在街头巷尾。

网格管理精细到户,居民家庭被科学划分为五类,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和美家庭每季度了解一次,租户变动需及时报备,关爱家庭每日关注,帮扶家庭每两周走访,重点家庭则“一户一策”每周跟进。“对特殊群体心中有本账,服务才更有温度。”社区白书记说。

“接诉即办”解民忧,“信易+”激发参与热

“我们推行‘1943接诉即办’,简单说就是9种渠道收问题、4步流程闭环办、3个‘率’看成效。”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网格排查、红色驿站、“码上反映”、12345热线等渠道汇入“一个口子”,确保居民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更吸引人的是“信易+”激励机制,居民完成社区发布的各类治理任务,就能累积积分。老党员赵师傅用积分兑换了理发服务,“帮邻居修个水管、参加社区巡逻,既能帮上忙,又能得实惠,大家积极性特别高!”积分不仅能兑换街道提供的三十多项服务,还是评优的重要依据。

共享成果暖民心,社区服务有“新招”

在爱伊家园小区,易地搬迁群众和国企退休职工共享着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办事、活动都方便。”居民李阿姨说。花苑社区则打造“红暖桑榆”品牌,通过“十助+老年学校”,让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双提升”。

更令人惊喜的是街道创办的“悦享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它整合辖区资源,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以前靠政府‘输血’,现在能自己‘造血’了。”公司负责人表示,“像家政、托幼、维修这些居民急需的服务,我们都能补位,服务质量也有保障。”

在白银市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党建这根“红线”穿起了治理的“千条线”。“三共”协动带来的不仅是“三感”升温,更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改变。正如在“睦邻厅”参与议事的居民张大爷所言:“现在说话有人听,难事有人帮,小区像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王典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