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何婷婷 文/图
近年来,清水县白沙镇立足“文化惠民、文明育人”定位,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机结合,将阅读空间拓展为文明培育的主阵地,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明”的转变,让农家书屋成为培育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理论宣讲+技能培训”融合,打造思想赋能主阵地
白沙镇以农家书屋为平台,构建“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双轨培训体系。结合寒假暑期托管班活动,邀请当地的老师、大学生及志愿者开展诵读活动12次,为村民生动地讲述书中的精彩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众多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诵读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替身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该镇还结合食用菌种植、果蔬栽培等产业需求,开设农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课堂,帮助全镇200余户村民改良种植方法,提升庭院地摆木耳产量,增加村民收入。干部和村民们通过“读书分享会”交流学习心得,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的强大动力。
“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融合,激活文化传承新动能
白沙镇依托书屋阵地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春节期间,白沙镇举办了“书香迎春・家风传承”活动,村民现场书写春联、分享家训故事,邀请村里的文化老人和民俗专家,为村民们举办了春节文化知识讲座。在农家书屋内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节日礼仪等内容,讲座设置了互动环节,村民们纷纷分享自己家中过年的趣事和传统习俗。端午节开展“粽香书韵”活动,组织包粽子比赛与读书分享会;重阳节策划“孝老爱亲”主题读书日,邀请老人讲述村史故事,村民以书屋为舞台,分享家风家训。在“4·23世界读书日”之际,在农家书屋,举办了“亲子共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挑选喜爱的童话故事、科普绘本,在温馨的阅读氛围中,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还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农家书屋开展了“乡土文化阅读分享会”,邀请当地乡贤、退休教师与村民齐聚一堂,分享经典文学作品和人生感悟,通过阅读介绍白沙镇历史、民俗、非遗等方面的传统,讲述郭相忠、赵充国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些活动吸引超1400人次参与,营造出“人人讲文明、户户重家风”的良好氛围。
“志愿服务+实践养成”融合,培育文明乡风生力军
白沙镇以书屋为枢纽组建“书香志愿服务队”,开展“三个一”文明实践行动:每周一次“送学上门”志愿服务,志愿者上门为老人、儿童送书;每月一次“文明宣讲进农家”,依托书屋交流活动收集村民诉求和意见建议,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每季度一次“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参与读书活动的村民深入田间和广场参与地摆木耳菌棒摆放、人居环境整治实践。建立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志愿者可通过服务时长兑换图书借阅优先权,参与读书活动的村民可获得与志愿者同等的积分奖励。
目前,已有140余名村民加入服务队,累计开展服务100余次,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
“数字赋能+阵地联用”融合,构建文明实践生态圈
白沙镇融合“桑园村数字党建学习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设立“读书角”,村民通过扫描立牌上的二维码可以在线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线下设立“文明实践议事角”,结合书屋读书交流活动收集村民意见,讨论村庄建设、移风易俗、矛盾化解等议题,推动解决了污水处理、路灯安装、高额彩礼等民生问题。此外,书屋与村文化广场、道德讲堂联用,形成“读书—实践—传播”闭环。在书屋开展学习后,组织村民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文明实践效果最大化。
白沙镇各村农家书屋通过四大有力举措,将图书资源转化为文明实践的“活教材”,将阅读空间拓展为文明培育的“主阵地”。据统计,书屋年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5场,直接服务村民1500余人次,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好。
下一步,白沙镇将继续深化“书屋+文明实践”模式,让书香浸润乡村,让文明滋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