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东西部劳务协作“双向奔赴” 甘肃农民工稳岗就业跑出“加速度”
2025-07-16 16:53:23 来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文/图

盛夏的陇原大地,东西部劳务协作的热潮奔涌不息。从“鲁甘产业联动促就业交流对接会”上的品牌揭牌,到“津陇共振兴”活动中的企业落地签约;从“点对点”输转的暖心服务,到“一县一品牌”的劳务培育计划……今年以来,甘肃与天津、山东以劳务协作为纽带,聚焦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通过品牌打造、产业联动、服务护航,推动“单向输转”向“双向赋能”升级,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稳岗就业、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打造特色协作品牌,激活就业“新引擎”

“以前在老家打零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通过‘东西部协作’牵线搭桥,我现在是济南市天桥区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的销售员,月薪5000元,年底还有奖金!”临夏州积石山县的何举庭,是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的直接受益者。

积石山县专车欢送务工人员。

近年来,甘肃与天津、山东围绕支持有序输转、提供精准服务、提升就业技能、深化校企协作、强化品牌培育等方式合力打造“鲁甘人力”“津甘技工”劳务协作品牌,推动劳务输出从“零散化”向“规模化”转变。

在4月23日举办的“鲁甘产业联动促就业交流对接会”上,“鲁甘产业合作促就业联盟”正式揭牌,鲁甘两省共同支持甘肃有协作任务的24个县(区)各培育1个区域特色品牌,力争实现“一县一品牌”目标。6月5日举办的“津陇共振兴”活动中,天津与甘肃签订品牌共建协议,推动“甘味”品牌“入津”;组织用工需求量大、薪酬合理、用工规范的企业与甘肃职业院校开展工作对接洽谈,明确订单培养的方向、需求和数量,不断拓宽校企协作渠道,培养符合新时代就业环境的高水平人才。

鲁甘产业联动促就业交流对接会现场。

甘肃省人民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唐虎介绍,在“鲁甘人力”“津甘技工”协作品牌的引领下,通过统一品牌标识、制定培育计划、开展技能培训,已累计培育“青定人力”“津庆家政”等24个特色品牌,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从“零工”到“技工”,从“散兵”到“品牌”,特色劳务品牌成为甘肃农村劳动力对接东部产业的“金钥匙”,不仅提升了就业质量,更让脱贫群众端稳了“技能饭碗”。

构建产业就业融合格局,实现双向“造血”

6月的兰州新区,“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会现场人头攒动。300余家天津重点企业与23所甘肃职校负责人围坐洽谈,42份《校企合作协议》《“津甘护工”劳务协作项目共建协议》当场签约。企业展区内,新能源、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岗位信息,吸引众多求职者驻足。

“这是我们第三次来甘肃招聘,希望能为甘肃的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天津市瑞丰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楚倩说,“这次招聘的管理岗、管培生等岗位,不仅薪资有竞争力,还注重职业发展,希望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会签约仪式现场。

今年以来,甘肃与天津、山东以活动为媒,构建“产业引领+就业驱动”的协作模式:4月在临夏州举办的第五届鲁企走进甘肃——鲁甘产业联动促就业交流对接活动,签署了《鲁甘东西部劳务协作框架协议》,推动产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合作深度融合;6月的“津陇共振兴”系列活动,天津企业提供了超1万个就业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300余人。

产业与就业的深度融合,让“输血”变“造血”。2021年至今,山东省累计帮助甘肃29.7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援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784家,带动10.6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天津通过“津陇共振兴”等活动,累计向甘肃投入财政援助资金超80亿元,帮助引进企业700余家,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52.47万人次。

从“送岗位”到“建产业”,从“单向输转”到“双向赋能”,东西部产业就业融合为甘肃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的同时,推动东部企业在甘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

筑牢稳岗保障网,守护就业“全周期”

2020年,得益于东西部协作劳务输转政策,皋兰县什川镇北庄村村民魏永刚跨越1300公里,来到天津国华塑胶有限公司担任仓管员。“现在,我和爱人已在天津安家,孩子去年在当地小学入学,县人社部门还给孩子送来了教育津贴,让娃在天津校园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感慨地说。

“鲁甘产业合作促就业联盟”正式揭牌。

魏永刚的“津漂”故事,正是东西部劳务协作“全周期”服务的缩影。近年来,甘肃与天津、山东不断延伸服务“温暖半径”,对符合条件的 务工人员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输转,通过包机、包车(厢)、包大巴的方式输转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提高就业稳定性。每年都将“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列入协作支持清单。同时,省劳务办驻外劳务处定期回访企业,协调解决劳务纠纷,做好离岗人员二次就业服务,确保务工人员到协作地能就业、稳就业。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天津、山东已帮助甘肃58个受援县17.7万名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13.63万名)实现稳岗增收。

从“输得出”到“留得住”,从“稳岗位”到“护权益”,甘肃与天津、山东构建的全周期服务机制,让农民工在东部城市“进得来、过得好”,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增收”的目标。

当前,甘肃与天津、山东的劳务协作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唐虎表示,下一步,将重点聚焦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品牌培育,支持甘肃58个协作县(区)各打造1个区域特色品牌,构建“培训—认定—就业”一体化体系;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东部企业与甘肃职校“订单式”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三是共建就业基地,完善配套设施,确保输转人员长期稳定就业。

从“走出大山”到“扎根城市”,从“技能升级”到“产业共兴”,津甘鲁三地的劳务协作,让越来越多的甘肃农村劳动力在稳岗就业中收获幸福生活,而这场“双向奔赴”的协作,也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马雪娟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