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环县 宴席“瘦身” 人情“减负”
2025-07-15 09:49:44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乔洁 郭锐

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夏至时节,环县木钵镇邓寨子村邓阳湾组组长邓怀成家的小院中,一场婚礼正悄然进行。没有鼓乐喧天,没有司仪高唱,没有镜头跟拍,亦无花团锦簇与震耳爆竹——唯有一碗碗朴素饸饹面升腾着麦香的热气,一桌桌亲朋围坐笑语盈盈。当这样一股清新的文明之风拂过邓阳湾的田埂,也悄然吹进了所有在场者乃至听闻者的心田。

近年来,环县将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强化建章立制、宣传引导、专项整治,以移风易俗引领文明乡风,推动全县乡村有“颜值”更显“气质”。

“零彩礼”“低彩礼”渐成新风

在秦团庄乡王团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志涛家不收彩礼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孩子们婚后过得幸福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位朴实的村干部谈起嫁女儿的经过,脸上常常洋溢着欣慰。作为村干部,他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以“零彩礼”的方式将女儿出嫁,这一举动不仅减轻了新人的经济负担,也在当地掀起了一场婚俗改革。

“彩礼不是婚姻的‘敲门砖’,把日子过好才是最好的彩礼。”小南沟乡陈掌村李莉莉、秦团庄乡徐佳都是“低彩礼”出嫁的代表,她们身体力行带动新风正气,不仅为当地移风易俗开了一个好头,也成为了推动“抵制高额彩礼倡树文明新风”观念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环县通过一系列措施,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娶亲嫁女零彩礼、低彩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文明健康婚俗新风正在悄然兴起。

“红白事”简办 人情负担减半

近日,在耿湾乡郝东掌村党支部书记许述武家,一场简约温馨的婚礼引起全县人民的关注与点赞。在为儿子操办婚礼时,他率先垂范,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取消传统宴席,开设全天供应的饸饹面、烩牛肉、猪血烩豆腐等特色小吃,对传统习俗请来的外家客和尊客,也只是摆五六盘小菜,个别喜欢饮酒则降低烟酒档次,以身作则带动更多村民拒绝“宴席风”。

今年以来,环县坚持从制度建设、宣传引导、典型培育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为彩礼“降温”、帮婚嫁“减负”、给幸福“添彩”,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蔚然兴起。从朴素婚礼被网友点赞为“一碗饸饹面里的幸福”,到全县各地相继举办简约婚礼,简单、质朴、回归本心的婚嫁风俗,已成为不少适婚青年的首选。

走进芦家湾乡大堡条村,遇到有办白事的人家,前来帮忙的邻里亲朋人手一碗热面,虽没有了往日“七碟八碗”的“盛况”,但丧葬礼仪和邻里关系传递出的深情氛围却丝毫不减。这一创新举措,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又避免了浪费和攀比。如今,“一碗热面送亲人”已成为环县白事办理的新风俗,也成为了环县移风易俗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红白事从新从简”“人情债减负减压”蔚然成风的背后,是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环县通过制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意见,狠抓移风易俗宣传引导,乡镇、村社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作用,将婚事、白事新办简办等内容纳入其中,大力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有效实现了移风易俗经常化、婚嫁事宜简约化、民间习俗文明化。

席面小了 脸面大了

生日、乔迁、升学……以往在农村地区,村民们为了各种理由举办酒席。“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才能响应,一定要杜绝‘无事酒’!”安掌村党总支书记张成珠在党员议事会上,给大家算了一笔账,2024年,村里办了红白喜事21堂,全部取消预备餐,平均每堂酒席可节约3万元,还有不少村民干脆取消酒席,全村645户节约人情支出68万元。今年以来,安掌村建立“党员之家”“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退役军人抢险队”等6支新乡贤队伍,全村500多名志愿者也成为新乡贤,目前该村乔迁宴、升学宴、庆寿宴等各类酒席不见踪影,村民人情支出较三年前减少90%以上,“大事小办、小事不办”的文明新风吹遍全村。

在观念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摒弃陈规陋习,不仅为群众减轻了负担,守护了“钱袋子”,更树立了文明新风,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底色。近年来,面对不断攀比的天价礼、日益增长的人情债,环县抓住党员干部“关键群体”和婚丧事宜筹备“关键节点”,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制度,多形式宣讲婚事新办理念,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聚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焕发新时代乡风文明新气象。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