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赵彦洲 胡亮
近年来,临洮县将现代宜居农房建设作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按照“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要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从政策体系构建到技术标准创新,从示范样板打造到全域推广落地,引导乡村住宅逐步告别传统粗放模式,向着安全、舒适、绿色、美观的现代化方向稳步迈进,推动农村房屋既有高品质的“里子”,也有独具特色乡韵的“面子”。
政策经纬织密惠民网络 机制创新破解建设难题
政策设计的精度决定民生改善的温度。临洮县住建局深度调研县域18个乡镇的地理风貌与经济基础,编制出台《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改造认定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构建起“标准+金融+补贴”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该文件首次从宅基地选址、建筑风貌、智能控制等7个维度建立量化指标,要求新建农房必须满足抗震设防烈度8度要求,墙体保温性能提升40%,并预留智能家居接口,为传统农房现代化改造立下“硬规矩”。
“这次建房装修预计花费30万元左右,听说能享受5000元补贴和贴息贷款,算下来省了3万多元!政府的支持实实在在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咱老百姓建得起、住得好。”在汤家川村,村民康小虎站在自家正在建设的敞亮新房前,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实惠账”。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建设痛点,针对农户资金瓶颈,县住建局联合农商银行推出“宜居农房贷”产品,拆除重建户可获20万元信用贷款,改造提升户享受5-10万元额度贷款,县财政同步补贴当年利息的60%。验收合格农户可获5000元政策补贴,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最高可获6000元政策补贴,这相当于为每户减轻30%-40%的建设成本。八里铺镇水渠村村民王建军算过一笔账:“20万元贷款加上补贴,自家花12万元就建起180平方米的新房,比传统建房省了近一半。”
技术革新重塑建造范式 创新驱动打造品质标杆
告别“土坯房”时代,需要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临洮县住建局打破农村建房“代代相传”的经验模式,组建由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和乡土工匠构成的技术联盟,编制完成包含12种户型的《临洮县农房特色设计图集》。这些设计巧妙融合了“四合院”布局与现代功能分区,既有传统青砖灰瓦的坡屋顶造型,又设置了独立厨卫、阳光晒台和节能暖廊,使农房既保留“乡愁记忆”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装配式建造技术让农房建设驶入快车道。“在太石镇三益村示范点,采用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农房从基础到封顶仅用28天,比传统施工缩短40天工期,建筑垃圾减少60%。在提升房屋结构安全性与节能保温性能的同时,有效缩短工期、减少污染。这种‘建造快、能耗低、寿命长’的优势,让装配式农房在试点村的采纳率达到75%。”县住建局建管办负责人袁和平介绍。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农房建设质量投诉同比下降70%,新建农房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100%,实现了“建一户、成一户、放心一户”的目标。
蝶变效应激活乡村动能 宜居升级撬动全域发展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统计,全县已认定的906户宜居农房中,100%实现了“五分离”(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储物间独立分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80%。
“今年临洮县计划投入1580万元整合资金,完成2500户现代宜居示范性农房建设。通过现代宜居农房示范建设带动,下一步,我们将优化村庄布局,加强质量监管,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农房改造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绘就乡村振兴宜居新图景。”临洮县住建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