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秦州区齐寿镇,坚山村青瓦白墙的院落与“一源一泉两场三廊”的文化景观相映成趣,张赵、柳沟等村的艾草种植基地里绿意盎然,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铺展。
今年来,齐寿镇坚持“规划先行、内外兼修、产业赋能”的工作思路,以坚山村和美乡村建设为切口,以艾草种植产业园为引擎,探索出一条“塑形”与“铸魂”并重、“颜值”与“价值”共升的振兴路径。
坚山村:从“环境美”到“治理优”的幸福蝶变
坚山村是齐寿镇和美乡村建设的“样板村”。围绕“早安排、早规划、早建设”的“三早”理念,村里以“一源一泉两场三廊”为总体框架,勾勒出独特的文化脉络:“一源”追溯西汉水源头地理文化,“一泉”点亮“康乐泉”民生品牌,“两场”打造农耕文化广场、“百家姓”文化广场传承乡风,“三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二十四节气文化长廊、草坪绿化长廊浸润文明。
艾条加工中。(资料图)
硬件提升是民生之基。坚山村累计铺设排水管网760米,让90余户农户污水纳入管网;硬化巷道路3200平方米、铺设柏油路面3300平方米,新修护坡230米、安装水篦子40个,50余米新护栏守护巷道安全。
“以前雨天巷道积水,现在路平了、水通了,连柴草堆都规整了!”村民王大姐指着腾挪整齐的柴草堆说。
更暖人心的是人居环境的“软提升”。入村主干道拓宽挖填土方6000余方,3000平方米草坪、60米编织花墙让村庄焕发新颜;拆违建8处、修整路肩4000平方米、栽种竹子8处,曾经杂乱的角落变身“微景观”。同时,村里结合“四百”活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干部走访群众56户,化解矛盾2件,受理“一键申报”1户;培育4名村“两委”后备干部、1名入党积极分子,移风易俗渐成共识,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艾草园:从“土地荒”到“产业旺”的增收密码
如果说坚山村是“面子”的蜕变,那么张赵、柳沟等村的艾草种植产业园则是“里子”的升级。
依托高寒阴湿、水源充足的天赋优势,齐寿镇2022年引进天水古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艾草(中药材)产业园。
产业园覆盖11个行政村,种植艾草、连翘等中药材5500余亩,加工区落户古丰艾草生产基地。这里先后投入衔接资金370多万元,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打绒机、艾条机等生产设备,新建12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艾草正经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全链条蝶变。
“小艾草”撬动“大产业”。2024年,产业园年产值达460余万元,净收入230万元;300多人次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挣得70多万元工资;23万余元土地流转费装进农户腰包,15.6万元村集体分红更让“空壳村”变身“实心村”。“现在种艾草比种玉米划算,公司包收购,加工厂就在村头,咱农民成了‘上班族’!”廖集村村民一边翻晒艾草一边笑着说。
从坚山村的“和美画卷”到艾草园的“振兴引擎”,齐寿镇正以“绣花功夫”雕琢乡村颜值,以“产业思维”激活发展动能。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坚山经验”,拓展艾草产业链,让乡村振兴的“齐寿样本”更可持续、更有温度。(辛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