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文/图
盛夏时节,走进岷县狼渡草原,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碧草如茵的草原上,九曲十八弯的狼渡河蜿蜒流淌,成群的牛羊点缀其间,矫健的骏马自由驰骋。2025年上半年,这片承载着三千年军马文化的草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6月底,狼渡草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1万元;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5.3%,旅游花费23.2亿元,同比增长52.6%。
千年军马文化焕发新生
漫步在狼渡草原,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片土地上的军马文化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秦汉时期已成为重要的军马养殖基地,培育的战马以矫健善驰闻名。明清时期,岷县马场每年向朝廷输送数千匹优质军马,在边疆战役中屡立奇功。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仍是重要的军马养殖地,驯马、赛马文化在此深深扎根。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片草原,更要让军马文化活起来。”岷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董慧霞介绍,“近年来,岷县深入挖掘军马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IP,通过举办赛马活动、建设马文化展览馆等方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军马文化的独特魅力。”
多元业态激活草原旅游
“三年了,每年都来!以前只有骑马这一个项目,现在都玩不过来啦!”来自西安的李女士刚从马背上下来,脸上写满兴奋。如今的狼渡草原已不再是单一的观光景区,卡丁车、滑草、滑翔伞、热气球、小火车等现代娱乐项目与传统骑马活动相得益彰,520天空之镜等网红打卡点更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狼渡草原边上的“狼渡驿站”同样热闹非凡。柴火鸡、腊肉排骨、羊肉串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品尝。“我们以本地雷香猪、蕨麻猪和山羊为主料,为游客提供本地特色美食,同时还提供自助烧烤等服务,每天可接待游客500人左右。”驿站负责人陈三平介绍。
“岷县人民很热情,街道整洁,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来自江苏的游客吴志荣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而骑摩托车从深圳来的李锦洪则对这里的慢生活节奏情有独钟:“这个小县城生活节奏非常慢,很悠闲,让人感觉很放松。”
为提升游客体验,岷县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县拥有A级景区3家,星级酒店2家,各类宾馆酒店140多家,床位7000多张,民宿31家。同时,该县通过持续举办“岷县花儿艺术月暨文旅推介大会”等活动,持续扩大岷县文旅影响力。
“我们将继续推出‘避暑休闲游’‘红色文化清凉之旅’等特色线路,提升骑马、篝火晚会、藏族服饰体验等项目的服务水平。”董慧霞表示,县里正在培育多元化住宿体系,打造精品自驾游线路,进一步擦亮岷县“全国县域自驾游标杆县”的金字招牌。
“四片带一中心”绘就新蓝图
立足“青藏门户、秦岭之窗”的区位优势,岷县正全力构建“四片带一中心”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甘肃南部生态文化旅游枢纽建设。一方面强化“硬实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另一方面提升“软实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军马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这片承载着三千年军马文化的草原,正在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在这里,既能触摸历史的脉搏,又能感受现代的活力,这样的旅行体验独一无二。”未来,岷县将继续以军马文化为魂,以生态资源为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目的地,让狼渡草原这张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