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王倩 文/图
天水之行,不见麦积山,终是遗憾。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洒在麦积山的山巅,这座形似麦垛的孤峰便从沉睡中苏醒,静静矗立于天地之间。而麦积山的魂,藏在那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石窟之中,等待着世人去探寻。
6月30日,“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活动踏入了充满魅力的天水。在领略了伏羲庙的深厚人文底蕴后,行程的最后一站,董宇辉带领着观众来到了享有盛誉的麦积山石窟,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之旅就此展开。
当镜头掠过麦积山红褐色的岩壁,那些蜂巢般密布的洞窟忽然有了呼吸——
要窥探这千年佛国的奥秘,便要踏上那凌空搭建的悬壁栈道。脚下是百米悬崖,身旁是历经岁月洗礼的崖壁,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边缘,惊险与敬畏在心中交织。身旁的风,从山谷间呼啸而过,它仿佛带着千百年前的气息,带着历史的低语,诉说着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十余个朝代,跨越千年时光。那些无名的匠人,以山为布,以泥为墨,将自己的悲欢、对世间的爱与怜,都揉进了黄土,塑造成了那一尊尊可亲可感的面容。于是,那份宁静与温柔,便得以在云崖峭壁之上,永远留存,成为岁月无法磨灭的痕迹。
瞧,第133窟那抹闻名于世的“东方微笑”。匠人们以传神之笔,在冰冷的泥胎上赋予了它含蓄而温暖的情感。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似是在回应着千年后的凝视,仿佛能跨越时间的长河,治愈观者的心灵。
在这崖壁之上,石窟密如蜂房,每一窟都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有的石窟内,佛像端坐,面容庄严,身后的光环似有金光闪耀,那低垂的眼眸,仿佛看透了世间万象;有的石窟内,菩萨站姿优雅,手持净瓶,瓶中杨柳枝轻垂,似要为世间洒下甘露;还有的石窟内,弟子们神态各异,有的凝神静听,有的面露微笑,仿佛仍在聆听着佛祖的教诲。
麦积山的佛像,不似云冈粗犷。佛陀慈悲沉静,菩萨婉约婀娜,小沙弥稚气纯真。眉眼流转的笑意,如清泉澄澈。驻足凝望,总想读懂,这抹笑意背后,藏着怎样的千年故事?
洞窟四壁,壁画色彩斑驳,却仍能窥见昔日绚烂。飞天舒展身姿,衣带虚空中翻卷,似要冲破石壁;经变故事里,祥云、神兽、供养人,一笔一画,皆是古人对极乐的向往。褪色的颜料间,盛唐的繁华与魏晋的风骨若隐若现,岁月侵蚀的裂痕,成了时光镌刻的勋章。
当暮色四合,麦积山隐入苍茫,化作沉静的墨影。那些石窟,宛如星辰坠入凡间,于崖壁上悄然亮起,似在低语,诉说着无尽的过往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