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赵千 文/图
个体工商户作为产业链、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平凉税务部门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进一步夯实税费服务基础,提升税费服务效能,积极为个体工商户减负担、强信心、增动能,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服务民生注入澎湃“税动力”。
精准滴灌,“小个体”迸发“大活力”
南新街市场是位于华亭市中心的一处便民市场,这里汇集了百余户经营摊位,托举着周围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在南新街农家果园水果店内,老板成鲜军正忙着接待络绎不绝的顾客。
像这样的便民小店,华亭还有很多。大部分店铺经营规模较小,很多情况下都是老板一个人既当财务、又当出纳,普遍存在缺乏财务人员财务知识薄弱、申报流程不熟的问题。
华亭市税务干部深入个体户开展“滴灌式”辅导。
华亭市税务局采取“滴灌式”辅导,根据个体工商户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分类制定辅导方案。对于年龄较大的个体工商户,华亭市税务局安排“春风宣传小分队”上门辅导,手把手教他们填写申报表、使用电子税务局等;对于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举办新办纳税人“开业第一课”专题培训,详细讲解税惠政策、申报期限、申报方式等基础知识;对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核算相对健全的个体工商户,则开展个性化辅导,引导他们合规经营,诚信纳税。
服务护航,“小个体”增添“大信心”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下,轻资产、低成本、灵活机动的个人创业者正在成为市场主力。如何把小生意做精、做专、做出温度,成为创业者与税务部门关心的焦点问题。
泾川县税务局将新办纳税人担心的“头疼事”当成“心头事”,为忐忑的创业者贴心送上“开业第一课”大礼包,提供税务登记、发票领用、申报纳税、风险管理的全周期护航。
泾川县税务局为新办纳税人举办“开业第一课”。
泾川县税务局助力新办纳税人走好“启航第一步”,在办税厅推出办税登记“码上知”服务,新办个体户通过扫码就能获得集电子税务局操作手册、税费申报缴纳流程、税源管理部门联系方式、税企交流群于一体的“开业礼包”。同时,该税务局提供“信息确认、税费种认定、三方协议认定”等业务的全流程服务,帮助新办纳税人无忧登记;根据新办纳税人的财务能力、规模大小、行业特点等情况,针对性推送税费优惠政策。
泾川县松风饮茶业行负责人罗昊表示,作为刚成立不久的个体工商户,对涉税业务办理一窍不通,还好有税务干部主动问需辅导,他现在已经能完全独立地办理涉税业务,税务干部推送的税费优惠政策也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税惠赋能,“小个体”实现“大作为”
静宁县界石铺镇饲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为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依托这一优势,静宁县紧紧抓住全省打造陇东百万头公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的良好机遇,开启了牛产业的发展新征程。在这背后,税务部门以政策落实、服务创新为抓手,为个体养殖户发展和乡村振兴添力赋能。
静宁县税务局以“青苹果”青年干部成长计划为依托,成立了“全县养殖业税收管理服务团队”,同步开展养殖业“大走访”。在界石铺镇的散户养殖场,负责人李林子的抱怨让他们心头一紧:“免税政策是好,可开发票要跑到县城,油钱都比税款多!”税务干部的走访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各类问题“个体户不会网上开票”“收购散户牛肉,无法取得合规凭证”……
针对这些疑难杂症,“全县养殖业税收管理服务团队”逐项制定解决方案。养殖大户余家杰的牛舍里,税务干部蹲在地上核对青贮饲料台账:“您这月购进60吨玉米秸秆,发票得按这个格式补开。”这样的上门辅导每周都有。针对零散养殖户普遍存在的“三不会”(不会用电脑、不会建账、不会留存凭证),税务干部想出不少妙招,指导制作凭证档案袋,分设“购进”“销售”“资产”三个插袋,附填写样例;录制语音申报指南,将操作步骤录成方言音频,“乡音”传“税音”,扫码就能听;配置代开发票流动车,依托便民办税服务队,每月定期到偏远村社巡回服务,高效办好税费服务“小事项”,全面实现为民服务“大目标”。
静宁县税务干部在养殖基地进行宣传辅导。
暮色中,养殖户王东方哼着小调清理牛舍,他刚在服务驿站学会手机领票:“政策明白,办事不愁,咱就甩开膀子干!”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税务力量正与红牛产业同频共振,助力“小个体”奔向“牛日子”,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