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马雪娟 文/图
春暖花开,东乡县唐汪镇马巷村的杏林里游人如织。依托“陇上杏花第一村”的品牌效应,东乡县通过杏花节系列活动,将自然风光转化为“经济密码”,不仅带动旅游经济爆发式增长,更让唐汪杏子、手抓羊肉、油馃馃等农特产品成为“爆款”,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杏花迎春绽放。
杏花节成文旅“流量引擎”
4月上旬,唐汪镇迎来杏花盛放期,以“好客东乡·杏福唐汪”为主题的2025年杏花节系列活动拉开帷幕。活动通过非遗展演、集体婚礼、峡谷越野、旅拍大赛、美食评选等15项独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活动,全方位展现东乡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和发展之机,助力文旅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杏花节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愉悦身心的短途之旅。”来自兰州的游客张芬霞表示,杏花林中的民俗表演、特色美食摊位让她对东乡文化有了更深认知。
2025年杏花节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通过“杏花+文旅”模式,串联起杏园观光、传统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品鉴等场景,将单一赏花升级为全域旅游体验。
据东乡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杏花系列旅游活动中,唐汪镇共接待游客19.26万人次,旅游创收835.6万元。
近年来,东乡县借助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创建机遇,深度挖掘东乡布楞沟、化石遗址、丹霞地貌、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创建了林家彩陶文化旅游国家AAA级景区,盛世滨湖度假区国家AAAA景区,国家级民俗“唐蕃云舍”,陇上杏花第一村等旅游品牌,以观光采摘、美食品鉴、研学旅游、峡谷探险、农耕体验为主的旅游业态逐步兴起。
农特产品搭上“流量快车”
“这个杏干酸酸甜甜的,开胃又好吃。”在杏花节启动仪式现场,东乡贡羊、杏干、花样繁多的油馃馃等特色产品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
游客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
唐汪镇河沿村村民马万龙在广场边的农特产品展示区售卖当地出产的杏干、杏核等产品,他感慨道:“杏花节带动了民宿、餐饮和农产品销售,我家的杏干非常受欢迎,一会儿就卖出了好多。”
唐汪镇种植杏树面积达1万亩,当地每年4月举办赏杏花系列活动、7月举办杏子采摘系列活动,带动2800户群众从事旅游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
东乡县锁南镇毛毛村妇女马何者制作的油馃馃,也借助杏花节的“流量”,走出了深山。
游客品尝油馃馃。
在一片粉白的花海中,时不时飘出油润香甜的炸馃馃味儿,马何者的美食团队正在杏花林中现场制作花样百出的油馃馃。
“纯手工、没有任何添加剂,喜欢的直接下单。”马何者一边炸油馃馃,一边在快手平台上直播。她告诉记者,连续几年家乡举办杏花节、采摘节,游客越来越多。她抓住这个机会,带领本村近50名妇女成立了东乡最美厨娘美食屋团队,在东乡县城开设5家油馃馃分店,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每年的销售额可达30多万元。
数据背后的“杏”福密码
随着杏花的次第绽放,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唐汪镇马巷村的国家甲级民宿——唐蕃云舍举办了快闪演出、特色木屋住宿、团建长桌宴、石拉泉峡谷越野行等一系列文旅活动,共接待游客2200余人次,单日最高接待游客900余人。
游客了解东乡刺绣。
唐蕃云舍由东乡县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东美公司承建并运营。随着旅游热度持续攀升,该公司以唐蕃云舍为核心,拓展旅游住宿规模,又打造出16栋独立木屋民宿与2栋合院民宿。
东美公司董事长周生峰表示,风格各异的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住宿选择,更重要的是,能让游客在踏入房间、漫步庭院的瞬间,沉浸式领略当地文化的深厚底蕴。
游客与当地书法爱好者合影。
近年来,东乡县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全域旅游、全季打造思路,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东乡美食、民俗风情、农特产品、奇山秀水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2024年,全县共计接待游客356.2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7.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6.5%和48.9%。
一朵杏花,撬动一方经济。东乡县以杏花节为媒,让“颜值”变产值、流量变留量,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