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让思政课从书本走向实践——平凉市开展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2025-04-09 15:22:59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清明时节,平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将课堂延伸到红色教育基地,以一场覆盖全市的“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更探索出了一条条“行走的思政课”教学路线。

平凉市中小学生走进平凉烈士陵园。

整合资源,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4月2日,由平凉市委教育工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青团平凉市委等多部门共同主办的“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正式启动。1400余名师生和干部群众通过徒步祭扫、瞻仰英烈、聆听战斗故事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这种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单兵作战”的局限,构建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政教育新机制。

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

“这种资源整合既解决了学校思政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又实现了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平凉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中,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设计的参观路线成为“移动课堂”,专业讲解员化身“思政教师”,革命文物变身“立体教材”,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书本教育更震撼心灵。”崆峒区玄鹤小学党支部副书记郭占文深有感触:“实地走访让抽象的革命精神变得可触可感,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厚植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

创新形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平凉二中高一学生唐斌华感慨道。

灵台县城关中学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

“参观纪念馆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灵台县城关中学学生史博文说。

……

在灵台县,200多名学生徒步前往灵台工委纪念馆,重温入团誓词,合唱红色经典歌曲;在崇信县,550余名师生走进保至善纪念馆,聆听英烈故事,让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变得鲜活可感;华亭市170名学生在参观工委纪念馆后,走进家风家教馆,从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中感悟精神力量。

……

这种“走读式”教学让历史课本中的文字鲜活起来。

灵台县学生参观纪念馆。

平凉各县区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纪念馆、家风馆、红色教育基地,面对珍贵的文物资料、生动翔实的历史图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以红色教育为“魂”,深耕课程内涵,铸就特色思政“金招牌”。近年来,平凉市各县依托丰富的革命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红色资源,精心设计多条红色实训线路,让思政教育更加鲜活。

崇信县550余名师生走进保至善纪念馆。

铸魂育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促进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与传统节日相互融合,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讲解员通过“丢不掉的干粮袋”“百战英雄余新元”等真实感人的事迹,再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静宁县界石铺红色教育基地。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时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清明文化和革命历史。”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讲解员李宁娟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大家以实际行动缅怀先烈,让红色文化和传统节日内涵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

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教师纷纷表示,红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更要引导他们思考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今后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静宁学生体验“行走的思政教育”课。

从书本到实践,从课堂到基地,这种有温度、有触感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正在让红色基因的传承焕发时代光彩。下一步,平凉市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联盟、开发研学课程体系等举措,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责任编辑:何香利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