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华亭:从“一株药”到“一条链”的蜕变
2025-04-07 13:49:17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马斯梦茹 文/图

素有“药材之乡”美誉的华亭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书写着中医中药产业链的独特篇章。一株小小的中药材,不仅为华亭市群众铺设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下,走进华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中药材宝库中。华亭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野生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种类多达261种,其中“华亭大黄”“华亭独活”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有川芎、黄芪等多种道地中药材,被誉为“千年药乡”和“陇东药库”。

从“一株药”到“一条链”的蜕变让华亭的中药材更出名。华亭市在中医药与中药材产业链的发展上,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新颖的道路。从最初的单纯种植,到如今的全产业链布局,华亭市通过“企社农”齐抓、“种加销”一体、“医养游”融合等模式,实现了中药材产业的全面升级。在种植环节,华亭市依托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良种选育基地,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确保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和农户的收益增长。

GetAttachment.jpg

农户正在晾晒药材。

“去年种了50亩独活、70亩冬花,独活投资一亩地大概就是2000多到3000块,和去年的价钱相比,算下来一亩地就能盈利3000块钱,纯利润应该就能达30多万元,预计到十月中旬或十月下旬就能采收。”华亭金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彦杰介绍说。

在加工环节,华亭市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坚持从“链”上发力,推动中药材的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把中药材品种“蝶变”为一条产业链。

走进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新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车间,浓郁的药香味扑鼻而来。领料、拣选、净制、切制、炮制……在工人们的忙碌之下,每一种中药材经过切片后在不同的生产线上被炮制成各类中药饮片,实现了从“药材”变“药品”的蜕变,让我市中药材从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全产业链赋能“中医中药”产业发展。

“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华亭市一家集中药材种植、采购、中药饮片加工及销售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目前有独活、大黄、木香、黄芪等30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吸纳带动周边500多名群众灵活就业。”华亭市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杜红丽介绍说,“公司将继续凭借甘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立足于中医药产业,在进一步确保中药饮片产业不断做实做细做精的同时,积极投身于药食同源产品生产加工线建设中,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以产品新颖品质优良为发展特点,立足于雄厚的根基之上,一如既往地执着于打造品牌企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让中医中药产业走上成“财”之路,成为生“财”之道。近年来,华亭市坚持以“建设陇东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推动中医药组织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五链融合”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拓展精深加工,提升市场竞争力、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全力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大黄城”链主企业作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中药材产业由摇篮到基地、由作坊到工厂、由商品到精品,由做大到做强的全链条发展。

GetAttachment.png

华亭市河西镇药材种植基地。(资料图)

据华亭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祝小强介绍,华亭市中药材产业坚持道地药材道地化原则,以推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目标,按照做优中药材育种育苗、做大标准化规范化绿色药源基地的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创新服务机制。建成了千亩绿色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个、500亩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个、百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2个,辐射带动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亩,预计中药材年产量达到2.22万吨,产值3.42亿元。

GetAttachment (1).jpg

华亭市中药材展览馆一角。

华亭市以其独特的中医中药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这片药香满园的土地将继续书写属于中医药产业的辉煌篇章。

责任编辑:孙振杰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