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别看它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宝’。”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是华亭最早养殖林麝的人,至今已有十年的养殖经验,说起林麝养殖的效益,他有一笔增收账:“养殖一对林麝,一只公麝一年产麝香约20克,价值8000元,一只母麝每年产两只崽,价值45000元,一年就能带来5.3万元的收入。”
华亭市砚峡乡林麝产业示范园鸟瞰图。华亭市委宣传部 供图
来到位于华亭市砚峡乡东沟社区的林麝产业示范园。避风向阳的山坡下,一排排圈舍整齐排列。站在圈舍前,赵建刚介绍说,“这些圈舍,养殖的都是林麝。林麝产的麝香是十大名贵药材之一,目前全国需求量大,市场供需缺口大,养殖林麝前途非常好。”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近年来,华亭市砚峡乡按照“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发展思路,主动求变,积极探索,走出了“壮大牛药果、培优鹿麝蜂”的产业发展新路径,而林麝养殖已经成为引领全乡特色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
据砚峡乡干部张小勇介绍,砚峡乡从2015年引进林麝产业,当时成立1家养殖公司,养殖林麝5只。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全乡林麝养殖企业、大户已达到11户,林麝存栏突破1300只,相继建成慧源、昌源、陇跃、森沐4个林麝产业发展示范点,建成占地220亩的林麝产业示范园。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砚峡乡林麝产业蓬勃发展,开启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模式。
“目前,我们乡的好几个村子都发展起了林麝养殖,林麝产业可谓遍地开花。”赵建刚说,“去年,我们还建立了林麝产业示范园和林麝养殖‘产学研’服务中心。”
游客正在参观林麝养殖“产学研”服务中心。华亭市委宣传部 供图
在赵建刚的带领下,走进坐落在东沟村幽静山林中的砚峡乡林麝产业示范园,一间间林麝“住所”整齐有序,一只只美丽灵动的林麝或悠然进食,或跳跃玩耍,或安然静卧,非常可爱。
赵建刚介绍,东沟社区通过“支部引领、企业合作社支撑、能人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参与”的联农带农模式,健全林麝产业供应链,通过签订饲料订单、土地资源入股、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使养殖企业与群众之间建立利益联结关系,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林麝养殖,探索出了一条富民新路径。
如今,华亭市林麝养殖规模已到达1800余只。小小林麝俨然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