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张家川 演绎“绿色春耕”
2025-04-03 07:06:25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瑜 汪丽

春风拂过广袤田野,一场静悄悄的“绿色春耕”正在张家川县上演。

日前,张家川县通过“以旧换新+流动回收+再生加工”三位一体模式,将困扰多年的白色污染转化为生态红利,让地膜覆盖技术在保障粮食增产的同时,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现在攒三天废膜就能换卷新膜,比卖废品划算多啦。”73岁的李穆萨站在地头,看着刚兑换的新地膜喜笑颜开。在张家川县,100公斤旧膜可兑换10公斤新膜,相当于每卷节省80元。数据显示,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从35%飙升至82%,相当于为2万亩耕地“洗肺”。回收点负责人苏克礼的妻子展示着账本:李穆萨家这个月已换5卷新膜,最多的一户换了12卷。

“喂?马哥,你家地头的废膜我这就来拉。”克礼回收公司负责人苏克礼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针对偏远村回收难题,公司推出“流动回收车+固定站点”模式,配备两辆专车最远跑20公里上门服务。更贴心的是“地膜银行”预存服务(即:村民提前存废膜,秋收后兑换新膜能打9折)。今年已回收旧膜400多吨,仓库里高强度新地膜码得像小山。

“以前清理河道废膜,志愿者得弯腰捡一整天。”恭门镇副镇长马勇指着河道边的宣传牌说。如今每村设3个回收点,并将捡拾废膜纳入“美丽庭院”评比。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周治国介绍:“我们通过‘三抓三促’行动,将废旧农膜回收作为办实事抓手。一是装备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发放资料8000余份;二是开展以旧换新试点,1公斤新膜兑换10公斤旧膜;三是集中治理公路、河道等重点区域,确保废旧农膜零存在。”

“现在田间蚯蚓都多起来了。”村民赵建军抓起一把松软的泥土感叹。随着回收体系日益完善,张家川县正对接企业建设农膜再生加工厂,预计年处理能力达5000吨。这场由政府主导、企业联动、全民参与的生态变革,不仅让2000多吨“白色垃圾”变废为宝,更培育出“地膜覆盖-回收利用-再生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这个春天,张家川县用创新实践诠释:当环保与经济同频共振,贫瘠的土地也能绽放绿色生机。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