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烟火气里的民生温度
2025-04-01 09:42:53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杨万明

在千里陇原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幸福食堂”的人间烟火正悄然升腾。这个以“一碗热饭”为起点的民生工程,不仅破解了农村老人不会做饭、不想做饭、到饭点不知吃啥的居家养老困境,更通过多元化服务延伸,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精神孤独、及时就医等诸多现实难题,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享,成为了乡村善治的重要载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踏入城市寻梦,形成了留守、独居农村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对于他们而言,“老年食堂”精准解决了农村老人“吃饭难”的刚需。漳县贵清山镇的张峰老两口每天在“幸福食堂”满足的不仅是“果腹”之需,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老两口能和老兄弟老姐妹拉家常、聊趣事。此时,一张小小的餐桌,更是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幸福食堂”既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存尊严,更搭建起情感交流平台,让老人们在彼此的欢声笑语中,找到被认可、被需要的存在感。

“老年食堂”同时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阵地。榆中县新营镇将秦腔戏台搬进幸福院,三十余位戏迷的自发演出让农闲时光充满艺术气息;清水县火石村在提供三餐之余开设手工坊,老人们制作的传统布艺成为乡村旅游伴手礼,实现“老有所为”的价值重塑。如此等等,这种“食堂+N”服务矩阵的构建,使原本功能单一的乡村助餐点蝶变为涵盖医疗体检、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

我省在“老年食堂”的运维中,已形成了“政府补、集体筹、社会捐、个人付”的良性运营机制,展现了基层治理智慧。例如,崇信县首创分年龄段补贴政策,60岁~69岁每餐补2元、70岁以上补3元的精细化管理,既体现政策温情又规避资源滥用;临泽县张湾村将每日食谱通过微信群公示,以透明化运营赢得公众信任;武山县通过“慈善幸福家园”项目募集社会资金,开创公益力量介入农村养老的新路径……多种多样的运营模式,既解决了农村老人的生活需求,更保障了“老年食堂”的良性运维。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陇原大地的幸福食堂,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老人们满足的笑脸,更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创新。从解决“一碗饭”的民生小事,到培育文明乡风的社会工程,甘肃用实践证明了最温暖的民生工程,往往始于对生命最本真的关怀。这种根植乡土的养老探索,正在书写新时代陇原乡村“老有所养”的故事。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