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孝在心头不在席面
2025-04-01 09:30:50 来源:甘肃农民网-《甘肃农民报》

王典

甘肃榆中县甘家最近有点闹心。老母亲三周年忌日临近,大儿子老甘原本打算好好操办,可一算时间,一个月后又是老父亲的忌日。他听说乡亲们对连续随礼有了怨言,就决定取消祭祀。没想到这话一出口,家里炸开了锅——二女儿抹着眼泪说“不能让娘走得冷清”,老甘梗着脖子喊“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好好的纪念仪式成了口水仗。

这场争吵像面镜子,照出了如今农村的尴尬事儿。本来是怀念老人的仪式,现在全变成了人情账:不办吧,怕被说不孝;办吧,又有人嘀咕“借机敛财”。老甘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仔细想想,这里有三个拧巴的地方。头一件,本来该是表达心意的事情,现在全变成了算经济账。村民们不再关心你是不是真心,只盯着自己随出去的礼钱能不能收回来。第二件,家事变成了全村的谈资。老甘本想给母亲办个仪式,结果全村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自家的事儿反倒做不了主。第三件,评价孝不孝的标准全乱套了。现在衡量孝顺不孝顺,不是看活着的时候有没有好好照顾老人,而是看办丧事的场面大不大、宴席摆了多少桌。

要解开这个疙瘩,或许可以借鉴尝试新办法。比如,河南西平县操场村的王存老人瘫痪卧床一年,子女日夜照料,老人离世后,家人取消传统流水席,以清茶待客,并严格限定村民随礼不超过20元,治丧费用缩减90%,这一案例中,村民通过简朴仪式表达哀思,同时见证了子女生前365天的悉心照料,凸显“孝在生前”的意义。又如,湖北长阳县91岁老党员万官鼎临终要求子女丧事从简,219位吊唁者每人只收10元随礼。这场“十元礼簿”葬礼成为当地随礼新风标杆,村民通过微小礼金表达心意,而逝者家属则以生前高质量赡养赢得尊重。

甘家的事,其实是整个农村的缩影。当老人的遗像在争吵声中落满灰尘,我们是不是该想想,纪念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给父母修的防滑地砖,比纸扎的金山银山更实在;病榻前的一杯热水,比吹吹打打的唢呐声更暖心。真正的孝心,不在别人的议论里,而在自己的良心上。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