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牛德洁 张凯 文/图
时下,马峡镇马峡村的药材晾晒棚内,成捆的独活、大黄整齐堆放,药香弥漫。
“去年种了12亩独活,亩产350公斤,按每公斤12元的价格算,收入超过5万元。”药农姜仁安是村上的种植大户,算起药材“增收账”憨厚的脸上溢满笑容。
“武建军是村上响当当的中药大户。去年,他种植中药材15亩,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收入突破了10万元。”马峡村党支部书记刘浩介绍说:“得益于科学种植和合作社统一收购,马峡村药材亩均收入从2320元跃升至4000元,村民种药的效益和积极性也全面提升。”
寺沟村同样喜讯频传。
药农黄红红今年种植的20亩独活品质上乘,以每公斤14元的高价被客商收购,收入达4万余元。“种药比打工强多了。村里家家种药材,连外乡人都来帮忙采挖。”村党支部书记孙让过介绍,寺沟村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全村种植药材500余亩,户均增收超2000元以上,药材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马峡镇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2024年以来,华亭市马峡镇结合资源禀赋和中药种植底蕴,积极争取产业强镇项目,建成双车路千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GAP)基地和百亩试验田。建成百亩黄芩、当归、半夏新品推广田及标准化育苗试验示范等基地6处,支持青松、新康等企业扩大生产拓宽销路。在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健全“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有效提升了药材种植效益,让农户最大程度获益。
此外,马峡镇还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赋能,为农户发放有机肥300吨,落实产业奖补政策21万余元,推广地膜覆盖、机械化采挖等技术,大幅提升药材品质和产量,为药农保驾护航。寺沟村药农周小红感叹:“以前担心天气影响晾晒,现在镇里建了标准化晾晒棚和清洗设备,药材再也不怕霉变了!”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种药”,从“散户经营”到“全链协同”,马峡镇用一片片药材田种出了“致富路”。如今,药香飘满关山,幸福浸润心田,这里的农户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明天。
马峡镇标准化晾晒棚内农户正在晾晒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