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我与《甘肃农民报》】亦师亦友四十年
2021-09-30 10:54:36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编辑:王丽丽

文/刘 杰

我是平凉市华亭市的一名乡村教师,也是《甘肃农民报》的一位老读者老作者,我和《甘肃农民报》结缘已经整整四十年!

我认识《甘肃农民报》是1981年的夏天。1980年,高考落榜后的我,回到了生养我的关山林海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那是一个距离县城九十多里,并且要走二十里山路的地方,非常偏僻和闭塞。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改变我读书看报的爱好,在下雨天和农闲时节,我经常步行四十多里路到乡上去借阅书报。1981年,我认识了邮电所的乡邮员,他时常托我捎带我们村上的报刊,这给了我很好的阅读机会,同时也和《甘肃农民报》相遇相识了。作为一个农人,初次阅读《甘肃农民报》就有一种亲切、熟悉的感觉,一下子就(下转3版)

版)由衷地喜欢上了她。

慢慢地,我由喜欢看甘农报到开始学着写新闻稿。没有人指点,就模仿报纸上的新闻稿练习,渐渐地也悟出了一些门道,采写的消息和新闻特写开始出现在《甘肃农民报》上,虽然都是一些“豆腐块”,但是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成就感。

1984年我被吸收为《甘肃农民报》的通讯员,当我收到大红封皮烫金字的通讯员证时,心中的激动难以抑制,同时感受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此,我在认真采写稿件的同时,注重了对甘农报的宣传,在我的努力下,我们村上从全村只订阅一份甘农报,一下子增加到9份,全是自费订阅;我们乡上甘农报的订阅份数也增加了50多份。1987年,我被《甘肃农民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收到了荣誉证和有报社全体采编人员签名的“采访本”。

40年来,我自费订阅《甘肃农民报》35年,甘农报的“要闻”“农家富”“青年人”“法制”“春雨”等栏目是我最喜欢的。我保存的厚厚的几本甘农报种养殖技术剪贴本,成了父老乡亲眼里的宝贝疙瘩。我家乡的乡亲们学习报纸上的中草药栽培技术,进行野生药材的驯化已经卓有成效;我妻兄订阅学习甘农报十多年,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土兽医和养猪大户;我的两个老同学通过订阅甘农报,学会了酿醋和制作豆腐,成了村子里发家致富的佼佼者。

40年里,无论是当农民还是后来成为乡村教师,我和甘农报始终不离不弃,亦师亦友,一路走来已经历经四十余载,我的写作先后得到过很多编辑老师的悉心指点。2016年夏,我作为《甘肃农民报》的读者代表,受邀到兰州参加了《甘肃农民报》创刊65周年庆典,并作为读者代表在庆祝座谈会上发言。期间受到了时任总编马效军老师和各位办会编辑老师的欢迎和无微不至地关心,使我有回家的感觉,温暖而感动。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绝不是个例,《甘肃农民报》培养、成就了许许多多的读者,这是有口皆碑的。

欣逢甘农报创刊70周年之际,我在关山之巅衷心祝愿这份根植陇原沃土,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报纸,在宣传党对农村的路线政策、传递市场信息、传授实用技术,倡导新风尚、传递正能量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赢得更多父老乡亲的喜爱!

良辰吉日,七十华诞。祝福我的老师我的朋友《甘肃农民报》永葆青春!

微信图片_20210930095821.jpg

(作者系华亭县马峡镇寺沟小学教师)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