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赵芳媛 王旭东 文/图
隆冬时节,正值春季大棚育苗的关键时期。走进崆峒区泾河川区的安国、柳湖、白水、花所等乡镇的设施育苗基地里,种植户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蔬菜育苗工作,全力为2025年春季生产提供充足的种苗保障。
“咱们现在种植的蔬菜,基本上95%以上都需要经过育苗。育苗的好处有三:定植时苗壮,能增加产量;能提前20天左右上市;能提高生长的整齐度,进而提升产量和品质,增加效益。”白水镇万亩园的育苗基地负责人高鹏程说。
给菜苗浇水。
在花所绿康源蔬菜基地,60岁的王前和是一名有着20多年经验的育苗人,是远近闻名的设施育苗“土专家”。育苗土的配比、播种的深度与间距等,他都经过了反复研究与实践,育出的苗品质好、产量高,往往早早地就被订购一空。
“今年我计划育菜苗300万株左右,大部分是根据农户的时间来定植,定植关键期在4月下旬。”王前和说。
村民定植菜苗。
去年入冬以来,崆峒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抢抓农时,及早部署设施蔬菜产业链提质增效延链补链工作,利用冬季有利时节,巧打时间差,从农资储备、技术培训、设施农业育苗、设施规划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早部署、早落实、早推进。同时,加派科技特派员下基地指导,送知识到田头,让蔬菜育苗和种植新技术、新方法成为春耕的“利器”,计划完成各类蔬菜种苗5000万株,为来年的春耕生产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