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韭蛆危害根茎巧缓解
2025-01-16 10:19:12 来源:北方蔬菜报

韭蛆是韭菜生产上的第一大病虫害。近年来,冬季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有利于害虫越冬。不同于蝇类幼虫的地蛆,主要危害韭菜的韭蛆是迟眼蕈蚊的幼虫,其典型特点是具有黑亮的黑头,因此又称黑头蛆。想要有效防治韭蛆,建议管理中抓住以下三点。

做好成虫防治

韭蛆成虫善飞翔,喜欢在阴湿弱光环境下活动,以上午9-11时最为活跃,也是交尾高峰,下午4时至夜间栖息于土缝内。卵产在韭菜周围土缝内或土块下,每雌产卵100粒-300粒。幼虫孵化后变分散,先为害韭菜叶鞘、幼茎,而后把茎咬断蛀入其内,并向根茎下为害。保护地韭蛆幼虫冬季不休眠,可周年发生,全年为害。

韭菜植株、大蒜、大蒜乙醇提取物和多硫化钙对韭蛆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因此,防治成虫时,利用韭蛆成虫的趋化性,在成虫羽化期用糖醋酒液进行诱杀,将糖、醋、酒、水、敌百虫按3:3:1:10:0.5进行配比,一般每亩放2-3个诱杀盆,每5-7天更换一次诱杀液,每隔1天加一次醋,诱杀成虫效果不错。在成虫高发期,也就是棚内有大量黑蚊出现时,也可以使用蛆净等药剂进行喷雾,重点喷洒地表,可以杀灭大量成虫,减少韭蛆为害。

合理施肥、割茬

植食性的蚊、蝇类对未腐熟、臭味明显的粪肥有明显趋性,若菜农选用生粪作为底肥,常常诱集周边的成虫到此,加重韭蛆发生。此外,韭蛆对韭菜收割后发出的气味具有强烈趋性,在韭菜割茬时,会诱集周围的成虫大量聚集产卵,加重为害。因此,底肥一定要完全腐熟后再用,或者选用商品有机肥。同时,韭菜割茬后立即覆盖薄膜,隔离韭菜气味,可避免成虫聚集,减少韭蛆发生。

选择合理的药剂

若棚内韭蛆危害严重,单靠前期预防难以起到良好效果,因此建议菜农进行灌根防治。但用药灌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作为最后的应急手段,而不应成为菜农的常规措施。韭菜从覆膜到收割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因此防治韭蛆最好选择效果好、残留少、安全性高的农药产品,同时严格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即施药至收割间隔时间,灌根防治幼虫不少于10天,喷药防治成虫不少于3-5天)。注意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避免韭蛆产生抗药性。

防治幼虫可选用毒死蜱、辛硫磷,也可选用复配制剂。防治成虫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或苯并噻唑等药剂。此外,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或者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药剂在预防韭蛆上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与其他药剂搭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北方蔬菜报》)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