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花椒。
成县邮政分公司揽投员在陇小南上门取件装车。
陇南黑木耳。
徽县嘉陵镇“邮快合作”交接仪式。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智勇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在《蜀道难》中所描写了陇南崎岖险峻的地形。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抒写了“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的确,陇南市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这里山大沟深,山路崎岖,村民出行极为不便。
陇南市邮政分公司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邮政资源禀赋优势,根据集团公司党组、省分公司党委“聚党业融合力量 促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解决村民取寄邮件难的困境,将“邮快合作”作为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邮快合作”,构建起了“农民获益、邮政获客、员工增收、政府满意”的邮政服务乡村振兴新生态。使“邮快合作”,成为了邮政企业擘画的一幅图、谱写的一首诗、高亢的一支歌……
补短板 共谋“一盘棋”上规模
冬日的陇南,一切都显得寂静萧瑟。但在武都区石门镇上沟村王高超、赵海艳夫妇开的卫生所里,却融聚着一堂暖意。丈夫王高超站在药柜前正在用药戥给村民抓中药,妻子赵海艳忙碌着给村民拿取快递邮件,一些村民正围着火炉闲话桑麻,一切都充满了融融的暖意。原来在今年年初,赵海艳被评为公益性岗位,村民们可在他们开设的卫生所里取走网购的邮件。
小沟村的村民大多散居于小山坪上。正在烤火的村民王徐菊说:“原来我们取邮件,都要到镇上去取。路远不说,一遇阴天下雨,道路实在不好走。”接着,她又兴奋地说:“现在好了,我们的邮件直接可以在海燕这里取了,真是太方便了。”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陇南市也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邮快双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由陇南市邮政管理局、陇南市快递行业协会、陇南市邮政分公司三方联合推出了《陇南市“邮快合作”推进快递进村规范化运行指导意见(试行)》。
虽然小沟村距武都区有26公里,距石门镇仅三四公里,但是道路极不好走。因考虑到人员、车辆等运营成本,以前民营快递只是将邮件送到镇里,村民要取件也只有到镇上去取,而且即使到镇里,不同的快递有不同的投放点,因此还要跑好几个点才能取齐,极不方便。
在陇市邮政管理局22楼的会议室里,陇南市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扬接受采访时说:“‘邮快合作’推动了陇南市的快递进村,而快递进村,彻底改变了山区人民的生活方式。”
当夜幕渐渐降临时,武都区马街镇上村民填炕所散发出来的烟雾缥缈如仙境一般。马街镇邮政所仍然灯火通明,揽投员李海强依然在整理着邮件,为明天的投递做好准备。马街镇邮政所是名副其实的“夫妻所”,李海强负责揽投,他的妻子王碧云负责营业。走进宽敞整洁的邮政所内,一面直播背景墙迎面而立,上面“惠农直销邮先行”的字样格外醒目。原来,王碧云在营业间隙还进行直播,帮助村民将橄榄锅巴、花椒芽酱等土特产销往大山外面。李海强曾被评为“陇原最美快递员”,谈到如今的工作他绽放着笑靥说:“从投递工具的变化,您就知道现在的政策有多好。”
原来,李海强最初骑着摩托车进行投递,后来他买了一辆起亚越野,私车公助进行投递。可是随着邮快合作,邮政邮件加上民营邮件,邮件量如汞柱般不断上升,起亚车根本装不下。现在他又买了一辆金杯厢式货车投递。李海强说,现在好了,因车辆容积增大,不但可以装下所投的邮件。而且还可以将所收寄村民的土特产也一并装下。
在“邮快合作”中,陇南市邮政公司充分发挥网络覆盖广、配送效率高的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将试点乡镇快件直接分拣到村,切实推进了快递进村工程。同时,优化运输路线,减少不必要的中转环节,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降本增效。并且提升了陇南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寄递服务水平,也是邮政、快递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承担兴陇富民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有力抓手,对于推动行业融合发展、补齐服务短板、实现互惠共赢有着重要意义。
惠民生 共织“一张网”广覆盖
在宕昌县临江铺镇通向郭家湾村的山路上,一辆邮车时隐时现地蜿蜒穿梭其上,狭窄的道路下面即是万丈深渊,驾驶邮车的就是临江铺邮政所的揽投员李鸿强。长年奔波在邮路上的李鸿强,以娴熟的驾驶技能为山里的村民送去一车车的邮件。远远望去,有的挂壁村耸立在山崖上,虽然有着绝美的风景,但是他们出行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当他来到郭家湾村时,郭叶霞早已在家门口等候。郭叶霞是郭家湾村的村民,在一次事故中,摔伤了腿,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可是家中尚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丈夫一人身上。这个家庭仿佛笼罩上了一层阴霾。去年经过筛选,郭叶霞被选聘为了公益性岗位,在她家设立了邮件接收点,收入虽然不多,但仿佛是一丝光亮透过阴霾,照射在了她们家,从此给她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如今郭叶霞干得可起劲了,她忙碌着为村民取邮件的同时,还收寄着村民要寄往山外的蜂蜜、山野菜、腊肉等农特产品。郭叶霞说:“因为路远难走,原来只有李鸿强一个邮递员来到村里给我们送信送报。现在因为网购的人多了,李鸿强不仅送来了邮政的包裹邮件,而且还送来了其他快递公司的邮件,真是谢谢啦!”质朴的话语说出了村民的心声,从郭叶霞和李鸿强身上可以看到,通过邮快合作,真正打通了“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
陇南市圆通快递公司总经理赵金平说:“快递进村一直是我们的痛点和难点,在邮快合作前,快递进村率只达到30%,现在我们快递进村率可以达到80%。”
为了更好地做好邮快合作,陇南市邮政分公司投入资金不断完善县、乡、村寄递三级物流生产场地、设备实施等基础设施,为开展“邮快合作”实现快递进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入落实“精耕直营系、拓展通达系、推动陇南片、建好示范区、提高进村率”的邮快合作工作思路,先后与中通、圆通、韵达、极兔、申通等5家民营快递公司签订“邮快合作”协议,覆盖全市2535个建制村(全市建制村共计3193个)占比超79%,其中包含883个边远建制村(离乡镇所在地超10公里的建制村被定义为边远建制村)。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总工会十八大代表的陇南顺通速递有限公司东江分部快递员李涛深情地说:“以前望着偏远乡村村民期盼邮件能够进村的眼神,我的心也如针扎,怎奈我们也是鞭长莫及,现在好了,通过邮快合作,我只负责好市区邮件的投递就好了,往村里送则由邮政公司来完成。”
位于武都区阶州大道与云屏街交叉路口的栈道湾陇南邮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拉运邮件的车辆,包括绿色的邮车以及各种颜色的民营快递车辆进进出出。大院中,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打通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横幅格外醒目。该处理中心负责人冯延平说:“自‘邮快合作’以来,邮件量不断增多,我们负责全市34个乡镇的邮件分拣,于去年4月份更新了一套半自动分拣设备,邮车由此前的5辆,增加到目前的8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满负荷运转。”
时值年终岁尾,陇南市“邮快合作”业务量超507.31万件,尤其是“邮快合作”两个业务量大县武都区、礼县,业务量日均超4000件。为应对业务量增长,为快递进村提供更好支撑,已更换农村网点标准投递车辆53辆,投递汽车化率从65.25%提升到89.35%。
强联合 共串“一条链”保双赢
在陇南市礼县城关镇马莲村的一块偌大的空地上,施工车辆正在紧张作业,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远处已竣工的一期工程高耸在荡起的滚滚烟尘中。据礼县中通快递公司总经理李伟介绍,新建成的一期工程是由陇南中申百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的邮件处理中心。他说,整个园区占地达51亩,目前一期工程建设面积2200平方米,建成后1小时处理邮件可达20000件。
李伟又表示,民营快递虽然“硬件”在不断提升和完善,但是“软件”依然要依托邮政遍布乡镇的网点来完成。也就是说,目前一些民营快递的邮件仍然不能到达“末梢”。对此,陇南圆通的赵金平总经理还算了“一笔账”,如果要使民营快递邮件也能进村,那无疑每条段道上都要增加一名司机和一辆车,一年下来,这些开支是巨大的。以前他们也委托一些私营的运输公司进行捎运,可是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要么因量少而拒绝,十件八件他们觉得划不来;二是要么“狮子大开口”,开价甚巨,他们也无法接受。自从“邮快合作”后,邮政仿佛是雪里送炭,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真的是太方便了,我前两天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件衣服,没想到今天就到了。”武都区汉林镇唐坪村村民唐斤凤,拿着从村里的海娟门市部里取到的快递对笔者说。
在海娟门市部的一隅,一个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邮政及各民营快递的邮件,屋内火炉里跃动着红色的火苗,这仿佛预示村民们的生活也将红红火火。门市部的老板李海娟是一位年轻的陇南妹子,她一边帮村民取着快递一边说:“自从邮政将综合便民服务站设在了我的店里,我的生意也好多了。”人们在她这里取快递的时候,也会顺便买一包烟、一瓶酱油等生活用品。
为更好推进“邮快合作”,陇南市分公司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对民营快递企业提供“转交寄”“运输+投递”“投递”“整县(整乡)接收”等多种务实有效的合作模式,利用双方资源互补,努力扩大合作范围。
在礼县宽川镇邮政所,绿色的门头下方挂着鲜红的横幅“欢迎订阅2025年度报刊”。该邮政所主任胡小明正在为用户忙碌地取着邮件,儿子胡龙正在往邮车里装着准备投递的邮件。殊不知,胡小明一家可谓是邮政世家,他的父亲胡响歌曾任礼县邮电局局长,他子承父业在邮政工作了几十年,如今儿子胡龙又成为一名揽投员。胡龙告诉笔者,他现在负责14个行政村的党报党刊以及邮件的投递工作,“邮快合作”后,邮件比以前翻了一番还要多,最偏远的村子距离要达50余公里。他不光为村民们送去了邮件,更为村民们送去了外面的一些信息。村民们盼望着他的到来,他对目前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据陇南市邮政分公司总经理韩克雷介绍:“邮政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以及资源整合能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构建起覆盖广泛且高效便捷的农村寄递服务体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新动力。”
康县王坝乡大水沟的何家庄,2012年被康县列为美丽乡村精品村进行全面建设,这里空气纯净,风光旖旎,吸引了来自兰州、天水、汉中、宝鸡等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进入村口的大道悬挂着一副楹联“云烟如画美景当为人间仙境;风雨如诗气象堪比世外桃源”。
该村村民寇来强的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就在村口右边,其后则是绿树掩映的一座座小木屋和潺潺的溪水。因他是一名残疾人,所以今年又被评为公益性岗位,对于如今的生活,他高兴地说:“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感谢二字!感谢如今的好政策!”因每年前来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冠来强说,“邮快合作”前,游客本打算购买些当地的木耳、山野菜等,可是由于携带不方便而放弃。现在好了,“邮快合作”后,邮政的揽投员不但可以将游客需要的物品通过不同的快递公司送进来,而且还可以将山里的“好东西”寄出去。
当告别冠来强时,走出好远后,回头仍看到他在那里招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冠来强身上,就可以看到,通过“邮快合作”,解决了村民急难愁盼的困境,彻底改变了村民们生活。他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共享、同邮、多赢,日子更加美好,当地愈显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