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武山县鸳鸯镇:药材飘香产业兴
2024-12-09 11:46:44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车彤瑶 李波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车彤瑶 李波

眼下,正值款冬花、柴胡、板蓝根等中药材采挖收获时节,走进武山县鸳鸯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中药材加工厂,随处可见晾晒分拣的忙碌景象,院子里一阵阵药香扑鼻而来。

鸳鸯镇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群众”的模式,在费山、焦寺两村适宜区域规划建设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鼓励引导群众种植金银花、黄芩、柴胡、黄芪,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合作社在费山和焦寺流转土地800亩,主要种植板蓝根、款冬花、黄芪等中药材。9月份就开始陆续采收了,挖出来的药材分批次晾晒分拣,每天招收周边群众70余人,工资日结,再有两周就全部分拣完了。”武山县宏忠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巩红吉介绍,他们的药材都是以订单形式出售。近几年药材价格好,每年净收入能达到200万元。

中药材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劳动力需求量大,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务工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工资两份收入。

“我家是焦寺村的,娃娃在镇上念书,平时就给娃娃做个饭、管管学习。每年9月就到这里捡药材,能干两三个月,不光能管上娃娃,还能挣钱,好得很。”焦寺村村民李小平说。

近年来,鸳鸯镇坚持把中药材作为富民强镇的主要产业来抓,依托北山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高、光照时间足、土壤酸碱适中等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动员、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因地制宜在费山、焦寺等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力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