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平凉:“一年两作”饲草高效种植赋能红牛产业发展
2024-10-24 16:19:11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高晓华 文/图

近日,平凉市农科院高平试验站传来喜讯,饲用小黑麦茬后复种的青贮玉米和甜高粱取得了显著的丰收成果。测产数据显示,青贮玉米的亩鲜草产量高达5.2吨,而甜高粱的亩鲜草产量也达到了4.5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复种的青贮玉米产量首次超过了头茬小黑麦,标志着科研攻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小黑麦示范基地。

“复种产量的提升一直是我们科研工作的重点难点,今年复种青贮玉米产量的超越,充分证明了我们实验的成功。”平凉市农科院科研管理科科长宋谦对此成果感到非常激动。

据平凉市农科院草畜研究所负责人张兰介绍,前茬饲用小黑麦的亩鲜草产量约为3吨,通过两茬复种,亩鲜草产量总计可达8吨左右。与传统单种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相比,这种复种模式的鲜草产量提高了30%以上,显著增强了单位面积的饲草生产效率。该技术的示范推广,预计将提高平凉红牛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机械收割饲草。

随着平凉红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饲草产量和品质已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冬春季节,饲草料的短缺问题尤为严重,制约了红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平凉市农科院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探索出了“一年两作”的饲草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通过科学安排种植时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了饲用小黑麦与青贮玉米(甜高粱)的轮作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饲草产量,实现了全年饲草的高效供应,同时避免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饲用小黑麦的种植还能带绿越冬,全年植被覆盖,有效防止风沙和沙尘暴,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是平凉市农科院7年多科研创新的成果,也是院地合作、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典范。”宋谦说。

下一步,平凉市农科院将继续深化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和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围绕平凉红牛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持续开展优质饲草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评价,饲草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研发,以及平凉红牛饲料配方的优化集成和示范推广工作,为推动平凉红牛产业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