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2024-09-29 16:34:31 来源:甘肃农民网

甘肃农民网讯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连绵亘古的祁连山脉不仅孕育了冰川、河流、草原等自然单元,更养育着依山而居的各族群众。挺进祁连山,远处连绵雄伟的雪山,山上茂密葱茏的林海,山下辽阔无垠的草原,还有河西走廊的富饶绿洲,让我们感受到保护祁连山,立生态而谋,顺生态而走,依生态而兴,惠及发展惠及民生的千斤重担。构建严密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才能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民乐县公安局严厉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创新实施生态警务机制,坚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屏障。

狠抓案件办理保护生态环境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野生动物兽类58种、鸟类142种、两栖爬行类13种,其中雪豹、黑鹳、白唇鹿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棕熊、苍鹰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6种。

法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保障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力度最大。近年来,民乐县公安局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昆仑行动”“清风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与法院、检察、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打击辖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违法犯罪。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今,民乐县公安局打击非法狩猎、盗伐滥伐林木等涉生态领域违法犯罪共52起63人,形成了有效震慑。

强化宣传凝聚保护合力

提高公众生态法治意识,民乐县公安局在公共场所定期开展环保教育宣传,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增强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定制法治宣传,精准针对群体,提升宣传效果;实现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文化的一体推进,为生态法治建设奠定坚实的法治保障。让法治“传播声音”,民乐公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平台,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提升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和法治理念;结合日常巡护、案件处置等时机,面对面向群众普及涉生态领域法律法规,提升广大群众法律意识、保护意识,做到打击一批教育一片的目的;曝光生态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引导公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紧扣“110宣传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集中普法宣传活动,营造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生态保护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民乐县公安局累计开展森林防火演练、防汛救灾逃生演练4次,开展宣讲普法活动12次,发放生态保护宣传资料2000余份。

排查隐患筑牢生态防线

近年来,民乐县公安局结合各派出所警务区工作实际,按照“旅游警务”“生态警务”部署要求,实行“河湖警长制”“林区警长制”,实现全县河道、水库、林区全覆盖;建立完善与林草等相关部门的日常联络机制、联席会议机制、执法协作机制、行刑衔接机制等,严格落实警长生态安全责任制,采取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林区、河道、景区等领域的巡逻防控,及时发现查处涉林违法犯罪,排查涉林矛盾纠纷和涉林隐患,应对处置涉林突发案(事)件,提高见警率。针对每年森林草原防火期,县公安局对森林草原易发火地段和部位进行巡查检查,组织民辅警深入林区,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入山、入林车辆和人员的检查,消除火灾隐患。2021年9月,肉苁蓉和锁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重点野生植物,每年冬至前后是乱采滥挖野生肉苁蓉、锁阳的高峰期,民乐公安加大重点区域巡防力度,加强与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的联动共治,公开报警电话,开通绿色通道,查处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10起,广大民众生态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深化警务合作共筑安全屏障

民乐公安与青海祁连公安开展多次跨区域警务合作,组成联合执法专项巡查小组,深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牧区开展联合党建活动及执法专项巡查活动。行动中,两地公安对生态系统现状和生态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巡查,合力填补打击跨省区流窜作案空白,提高了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能力,有力增强了边界林、牧区社会治安防控效能,联合执法行动共出动车辆10辆,警力10人,巡护里程达3000余公里。

通过多年的坚持守护,如今祁连山国家公园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动物种群逐渐增多,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从曾经的“千疮百孔”,到如今的“满山苍翠”。新征程上,民乐公安将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让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高品质生活,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幸福和美好。(来源:民乐公安)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