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琪
由杨兴兰同志口述,张建君教授记录整理,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传体回忆录《我家就住黄河边》,记述的是一位普通母亲的成长经历,也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和革命工作所做的默默奉献,更是一位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工作历程。读后使人深受教育、启发和鼓舞。
杨兴兰同志自1952年参加工作,1955年光荣入党,从一个大字不识的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的全过程,就抱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她的30多年的工作经历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我就要听党的话。”这是发自杨兴兰同志内心的誓言。
“我们这一代人跟着共产党,浑身上下充满了使不完的劲。”“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她坚定地表示,“听党话、跟党走,就是我最大的人生体悟。”这些体会,从她在基层30多年闪光的脚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哪个岗位,她总是表现出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工作中从不挑肥拣瘦,总是服从党组织安排,克服一切困难,认认真真做好工作。即使因讲真话做实事被批判下放,举家迁居农村生活,她对党的信任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动摇,照样满腔热情地去工作。
杨兴兰同志敬业爱岗一辈子,用实实在在的苦干兑现了她的誓言:“要干干净净地做人做事”。这看似普通的话语,她是做到了,而且是30年如一日的做到了。她工作了那么长时间,从不向生产队里要过什么,从不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始终是干干净净地做人做事。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奉献。她常说,“我就信奉人一辈子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什么时候都不多吃多占。”现在她退休了,感觉晚年生活很幸福,不管走到哪儿,都能站住脚,问心无愧。正是这种信念和坚守,她才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交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合格答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家庭的温馨与欢乐。正如杨兴兰同志所说,“我看了很多家庭,凡是和谐兴旺的,家庭里凡事都比较有计划,遇事能商量:凡是吵架骂仗都是事前没计划、遇事不商量,出了问题就相互埋怨。”无论是对待个人还是家庭,遇到问题坐下来商量,是杨兴兰同志处理家庭问题的经验教训,也是这个家庭独有的亮点,更是家风是否兴旺的重要标志。正是这种遇事肯商量的家风,杨兴兰一家,由一家人变成七家人,又从七家人变成了十几家人,其成员个个成家立业,人人孝心满满,家家殷实康乐,培养出一个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材。
流淌千年的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涌现了无数个英雄的黄河儿女,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杨兴兰同志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对党的事业赤诚奉献,对同志、家庭、子女真挚的大爱,构成她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清清白白、高尚可敬的一生,是新时代又一曲黄河儿女英雄赞歌!
(作者:甘肃省工业经济与信息化研究院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