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天祝 聚力打造四个十亿级农业产业
2024-09-05 10:17:30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微信图片_20240904161637.jpg

刘国栋正在介绍食用菌。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文/图

“两荤一素一碗汤”,是天祝人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形象地表述。“两荤”即以牛羊为代表的禽畜业,“一素”就是高原夏菜为代表的蔬菜产业,“一碗汤”自然就是各种汤羹中的绝佳伴侣——各种食用菌了。

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沿山、沿川、沿沙“三大产业带”,把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环境限制转化为发展寒旱农业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中(藏)药材,牛羊畜禽四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了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发展目标。

2019年,天祝县被命名为“中国高原夏菜之乡”,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该县以金强川灌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以食用荚豆、红笋、蒜苗、甘蓝、菜心等8大类高原夏菜品种,形成了年吞吐量40万吨的产业规模。

据介绍,天祝县2023年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15.2万亩,总产值10.89亿元,种植区人均增收930元。“今年我们的高原夏菜种植规模达17.2万亩。随着集水高效补灌等新技术的推广、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扩容增量和蔬菜精深精细加工的全面铺开,我们有信心在‘十四五’末,让天祝县的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产值14亿元以上。”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主任刘国栋告诉记者。

天祝食用菌产业发展由来已久,但始终未形成规模。自2017年以来,政府通过扶持奖补政策在松山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一直在广东务工的松山镇农户陈莲两口子去年返乡开始种植食用菌。“去年通过政府贷款,我承包了5个大棚共5万个菌棒,每个菌棒还有1.5元的补贴。因为我们的出菇时间在5月底至10月初,恰好填补了东南沿海夏季高温难出菇的空白期,所以能卖上好价钱。去年每个棚的收入达3万元。”她说。

陈莲的大棚位于松山镇德吉新村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共有400平方米的钢架食用菌棚3000座。“这个基地可以说是天祝乃至西北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单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棚。”刘国栋说,按照一个大棚雇用3名工人,基地可吸纳9000人就业,每月工资收入3000-4000元。项目建成后种植规模将达到9000万袋以上,预计产量达8.26万吨,产值达1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700个,工资性收入增长约2100万元,棚均收入2.8万元以上。

藜麦被誉为“黄金谷物”,它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植物,被称为全营养食品。天祝县自2017年引种藜麦以来,已形成了6万亩的种植规模,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0%左右。目前,天祝县藜麦已走上了精深加工的道路,藜麦锅巴、饼干、啤酒、果饮等系列衍生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藜麦产品附加值,该县将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藜麦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中(藏)药材产业是近年来天祝县培育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该县种植的当归、黄芪、羌活等中(藏)药材品质优于或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2023年种植面积5万亩,亩均产值12281.25元,总产值5.36亿元,种植区人均增收1100元。天祝县将进一步向山地、旱地要效益,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十四五”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

“两荤”自然就是天祝县久负盛名的白牦牛和适宜高寒气候的肉羊新品种天华肉羊了。作为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天祝白牦牛自不必多说,刘国栋着重给记者介绍了天华肉羊。“‘13529’就是天华肉羊!与其他羊种相比,该品种具有多剪1斤毛,135%的产羔率,多宰20斤肉,总体上增收900元的优势。”

刘国栋说,近年来,天祝县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县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打造牛羊10亿级产业集群,有效地带动了全县及周边区域农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下一步,天祝县将进一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通过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聚力发展以四个十亿级产业集群为主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强县富民的“硬支撑”。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