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建军 田兴文
秋意渐浓,在甘肃成县镡河乡将利村的百亩河滩地里,村民们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挽起袖子,扎起裤腿,弯下腰身,栽植着一株株薄荷。
今年,镡河乡以“产业富民”为抓手,探索致富新模式,立足地理生态优势,开出“致富良方”,积极拓展致富路径。薄荷,这种既可入药又可制作饮料的草本植物,以其低成本、高收益、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成为镡河乡的“金钥匙”。
“薄荷是多年生草本,一年种、多年收,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比传统农作物有明显优势。”甘肃磐礡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剑如是说。
看到薄荷的市场潜力,王剑流转了120亩土地,引进500万株优质薄荷种苗,让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她还计划发展二三产业,建设薄荷茶加工厂和饮片加工车间,让薄荷成为带动增收的“金钥匙”。
“我和妻子已经种了两天薄荷,一天80元,很划算!”半山村的强社银一边忙碌一边说。
薄荷种植不仅拓宽了致富渠道,还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采摘、除草、清园等工作,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收益。
“薄荷茶加工厂和饮片加工车间需要大量人力,每年临时用工3200人次,带动农户增收25万元以上。”将利村副主任刘小荣说。
起初,群众对薄荷种植并不了解,担心风险。将利村通过引进公司示范引导,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术培训,为有意愿种植的农户提供种苗,公司保底回收,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我们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转型提质增效。”镡河乡党委书记吴学红说,“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产业链延伸,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