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而来,越过青藏高原,像一台蒸汽列车,咕咚咚冒着白汽驶入黄土高原,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再奔腾着汇集到这里,孕育出一座叫兰州的城市。它的枝蔓纵横于大地,丰沛的河水日夜不息,慷慨地润泽着山梁沟峁、田野森林和城镇乡村……
兰州对我的吸引,不仅是穿古越今的黄河,更是一座城的故事。我在一个夏天,带着一双小女儿踏上了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那正是一年中最耀眼的季节。
从西关十字地铁站出来,一股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气温并不高,云层的厚度勉强遮住了天空的蓝,湿度刚好勾出汗来,却散不了热,微风穿过百里林荫,鸟雀跳在树梢,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惬意。根据提前做好的攻略,在高德地图的指引下,步行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了目的地。
遇见了黄河、中山桥、白塔山……对兰州的一切想象都具象化了。
雨后的黄河,带着一股混浊的力量,跃过巨大的岩石、冲过伟岸的桥墩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腾,形成一个又一个漩涡。快艇在河面上左奔右突,犁出一道道“犁沟”,双层游轮像一个巨大的平地机,仿佛要把河面熨得光灿平整。
伫立在黄河上中山桥是一座四墩五孔的铁桥,桥梁左右高大的铁柱上刻着精美的龙、凤、狮子等吉祥物图案,两侧还有着宽阔的人行道和台阶,方便人们上下桥。她似长虹卧波,横跨在蜿蜒逶迤的九曲黄河之上,将黄河的南北两岸连接在一起,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一张名片,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晨曦暮晓,巍然屹立在白塔山下。如今,已经一百多岁高龄的她不再通车,只负责迎送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见证这座城市走过的百年沧桑与辉煌!
过了中山桥,便一头扎进了白塔山巨大的怀抱里。白塔山既不高也不险,从前也不闻名,因山巅的那座白塔矗立在幽幽古寺中,成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条窄窄的石径,如同杜牧的诗句在山间飘逸,拾级而上,藏在山中的风景便徐徐展开。树浓蔽日,绿帘成瀑,亭台楼阁、寺院牌坊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游人或在亭中小憩,或在寺院虔诚敬香,或低声诵读石碑上的文字,一个大蜘蛛忙着在两棵落叶松间织网,我经过,它只是匆忙地瞥了我一眼。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美好,我看着夕阳从背景布上“噗通”一声,跌落在了黄河里。
夜幕降临,中山桥及周围建筑物上的灯都亮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变幻的、立体的幕布。桥下的河水静静流淌,倒映着天际的星光和两岸的灯火,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行走在桥上,看着这宁静而繁华的夜景,仿佛能听到城市的呼吸,感受到它的脉搏。黄河风情线上,店铺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回宾馆时经过正宁路夜市,灯火通明,烟火四起,夜色缥缈中,小吃的美味直击味蕾。鱼丸、烤串、醪糟汤……是璀璨夜市的底色,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皮的滋味,筋的弹爽,烤得焦香,卤得回甜,会让你忘记整个世界。几串烤肉、一碗羊杂、一杯老马家的醪糟汤,享受热辣滚烫的快感,是夜色中的味觉情趣,也是热爱生活的滚烫证据!
不止一次听在兰州生活过的人说:在兰州不吃牛肉面,不算到过兰州。于是,我随机走进了一家牛肉面馆。一端上来,一股浓香扑鼻而来,蒜苗青嫩的绿、油泼辣子鲜艳的红、面条透亮的白,已从视觉上将你征服,再配上几片牛肉,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顿时让人食指大动。很难想象,在这一碗香浓的汤面中,承载了城市的节奏与浓烈的烙印。
兰州之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是微风,是晚霞,是心跳,是无可替代!是星辰,是大海,是希望,是如愿以偿!(马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