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傅洁
近日,在陇西药圃园试验大棚内,技术团队观察记录引进驯化的淫羊藿生长情况,看着淫羊藿长势喜人,陇西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张玉云心情格外高兴。
“咱们这一部分基本上长了将近10年了,这些是2014年开始驯化的,这几年根已经发得很好了。”张玉云说
种好药材,种子是关键。潜心探索研究中医药“密码”,守护中药材“芯片”,是张玉云扎根基层三十多年的动力所在。十年前,张玉云发现全县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种植出现低产、病虫害发生严重以及种质退化等问题,中药材质量控制迫在眉睫。
“在2007、2008年前后的时候,就萌发了一个建立种质库的想法,也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呼吁建立种质资源库。当时的初衷就是把这个种质保存下来,作为一个优质的种源。”张玉云说。
经过多年的呼吁和准备,终于在2014年陇西药圃园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正式批准建立,2019年建成中草药种质资源库短期库、中期库和长期库,2023正式挂牌为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甘肃库。
“现在保存的品种达到了312种5400多份。腊制液标本也达到了4000多份。同时为国家药用种质资源库每年提供100个品种的优质种源,还和华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每年至少交换10个品种的种质互相保存,这对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性工作。”张玉云向笔者介绍。
2023年为充实种质资源,张玉云又开始带领团队开展中药材品种选育工作,一年时间选育出黄芪、大黄、甘草、黄芩四种中药材采用单株自然选育方法选育的新品系45个,共计收集新品系种子161份。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苦确实苦,因为农业工作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说风吹日晒、起早贪黑也确实苦,但其中也有乐趣、有收获。”张玉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