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曹勇
种什么,可以一亩地收入过万元?
人均耕地只有1.4亩,就算在地里“绣花”,也没有多少产出!对于高台县合黎镇五三村而言,人多地少曾经一度成为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镇村干部及村民集思广益,不断探索着致富的途径。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村民自1998年起就开始了瓜菜杂交制种,挖掘耕地潜力,撬动乡村经济,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精耕细作发展之路。
盛夏时节的五三村,各类制种花卉竞相绽放,香气袭人,丰收的田野与幽静的合黎山相映成趣。
五三村南靠黑河、北依合黎山,温度高于全县3—5℃,且无霜期长,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发展制种产业的独特优势。
村民包金环是该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种植普通甜瓜转为种植制种甜瓜。一开始,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半亩制种甜瓜,虽然面积小,但是公司为她提供种子和全程技术指导,当年取得了比普通甜瓜高很多的收益。
尝到甜头后,包金环以每亩保底13000元的价格和种业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从发种子到最后收购种子都特别严格,授粉的花是专人送过来的,经过消毒才可以授粉,从授粉开始管理人员每天都过来监督、指导,种子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产量也好,价格也高。
“未经消毒不能进入。”在一块被围栏包围的制种西瓜地头,村民马学爱日夜守在搭建的简易房内,全力杜绝制种西瓜感染病菌。
在这片瓜田里,即将成熟的制种西瓜和瓜垄上一排排一尺高的玉米和谐共生,相伴成长。
“村民们都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成宝贝对待。”五三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武应祁告诉记者,这种制种西瓜套种玉米的模式,就是村民的创新之举。制种西瓜每年4月16日前后点种,玉米6月10日前后点种,待到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之时,玉米可为西瓜遮阴,直至7月20日西瓜成熟收获瓜籽。而田里未被西瓜完全吸收的养分又可被玉米吸收继续生长,两种作物“互惠互利”“共生共荣”。
武应祁掰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制种西瓜都是订单种植,每亩制种西瓜订单价平均12000元,而且还能得到制种公司每亩1800元的围栏隔离补贴;瓜田里复种玉米,每亩收入2000元,两项作物合计每亩毛收入15800元。除去西瓜授粉人工费、地膜、水费、化肥等成本约5000元,每亩地纯收入至少在万元以上。
除了制种西瓜,五三村还有生菜、番茄、西葫芦、菜心、各种花卉等制种,种类五花八门,收益都很可观。
近年来,合黎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疏松肥沃的土壤与充足的光照,将发展制种产业视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引擎。镇政府积极引领农户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道路,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合黎镇紧密携手实力雄厚、技术精湛、信誉卓著的制种企业,构建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无缝对接,使“致富种”真正成为了助力农户增收致富的坚实支柱。
据合黎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方三宪介绍,今年全镇范围内已累计落实订单农业面积达1.2万余亩,涉及的制种品种丰富多样,总数超过20个。其中,玉米制种面积达到了7556亩,瓜菜花卉制种面积也达到了5163亩,预计全年将实现产值高达9600万元。
一亩田,万元钱!埋下了“致富种”,合黎镇的每一片土地都蕴含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