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诗卉
近日,记者从2024年中国西部草都发展高端论坛上获悉,2023年岷县猫尾草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干草6万吨,商品化率90%以上,平均亩收益1000-1800多元,产值约为4.5亿元。
据了解,岷县种植猫尾草已有80多年的历史,岷县素有“中国猫尾草之乡”的美誉,全国猫尾草90%以上来自于岷县。猫尾草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叶片较大,一年可收2-3茬,产量高且稳定,收割后用于青饲、调制干草或青贮。NDF(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高达67.6%,消化能缓释,动物保健型饲草,营养价值高。猫尾草一次种植可利用5-8年,是赛马及兔等小型宠物的首选饲草,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师尚礼在谈到岷县猫尾草整体发展思路时说,岷县猫尾草要实现多元化产业模式,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怎么调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生产层次。
第一层次是景观生产。岷县东山区的草原景观、山川景观、河流景观、人文景观等,非常具有潜力,这些景观融合猫尾草,打造猫尾草+文化的发展模式。
第二个层次是动植物生产。打造一个种植业+畜牧业的新生产模式,岷县是药材种植大县,利用作物+药材+猫尾草的模式,能更好的推动猫尾草的发展。再者猫尾草+畜牧业的生产模式也能提升猫尾草的发展。
第三个层次是加工、流通。通过科技赋能,以猫尾草为主体,加工生产特色产品,通过商户、游客等将猫尾草产品推广出去。建立猫尾草集散交易中心,在猫尾草生产销售方面占据一定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