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李子园里品尝李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王玉琴 文/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乡村采摘经济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成为乡村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盛夏时节的环县毛井镇红糜湾村,山峦叠翠,绿树成荫,成片的杏林遍布山坡梯田,房前屋后,红绿参半的杏果挂满枝头。自6月下旬以来,红糜湾村的500亩红梅杏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处处弥漫着杏子的香甜味,游客们手拿小篮子穿梭其中,采摘、品尝,体验了一回当“果农”的快乐。
得益于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光照、温度和土壤条件,红糜湾村生长的红梅杏色泽鲜艳、果面亮丽,熟果其色半红半黄,果实晶莹饱满,果肉细腻多汁,酸甜可口,是夏季降热解暑的佳品之一。2016年以来,毛井镇积极动员群众在发展羊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采摘经济这一富民产业,目前红糜湾村32户农户种植红梅杏面积达500亩,栽植7500余株杏树。
今年,对于果农陈军来说,是喜获丰收的一年。“我种植红梅杏近十年了,在这期间,摸索了一些经验,今年红梅杏大丰收了,口感也比较好,肉厚脆甜,色泽鲜亮。自开园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客户滔滔不绝,销售情况比较乐观,收入也很好。”陈军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今年我的一棵树收入300元左右,每斤卖到了8元,两天后联系的客商就全部收走了,这笔收入也能拿到手了!”望着满目的好“丰”景,村民高仁笑得合不拢嘴。他精心管护的十多亩红梅杏,为其铺就了通向乡村甜美生活的“杏”福路。
除了红糜湾村的红梅杏,环城镇也抓住良好机遇,乘上了“采摘经济”的快车。环城镇村立足村情,发挥气候温和、土质好、水源丰富,适宜特色种植水果的优势,嫁接了李子、苹果、红梅杏等特色果品。在郁郁葱葱的五里屯村李子种植基地里,温暖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果香。游客们在地里一边采摘成熟的李子,一边享受着惬意的美好时光。
“我家这4亩李子园已经发展4年多了,今年产量特别好。李子肉厚皮薄、口感脆甜,很受游客欢迎。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特别多。”环城镇五里屯村村民穆小平说,“自家开园已经一周了,销量可观,预计今年收入超过5万元。”
穆小平的弟弟穆永红也是种植李子的大户。“我们的李子是用本地桃树嫁接的,口感非常好,个头还比较大。开园以来,每天上门采摘的游客非常多,日销量可达200斤左右。”穆永红说。
据了解,园中的李子品种丰富多样。目前,新品种脆李子已率先上市,销售情况良好,价格平稳。而从7月初开始,其他品种也将陆续登场,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选择。李子园里,一棵棵李子树郁郁葱葱,泛着红晕的李子挂满树梢、缀满枝头,满园果香扑鼻,弥漫着收获的喜悦。
“这里的李子肉质细腻,清脆爽口,我们一家人都特别爱吃,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来这里采摘李子,体验田园风光。”游客穆彦伶说。
产业发展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环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羊+”多元产业发展思路,在做好羊文章的同时,大力发展大棚西瓜、西红柿、苹果、红梅杏、李子等特色农业种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带动农产品消费,建立“特色农业+采摘体验”的发展模式,激发了乡村旅游经济活力,培育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