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方寸之地”变“增收之所”——康县庭院“微经济” 发挥乡村振兴“大作用”
2024-07-03 16:39:13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陈佳 文/图

茶园郁郁葱葱,果蔬青翠欲滴、鲜亮可人,一排排蜂箱摆放整齐……如此绿色生态的一幕,汇集于一户户农家庭院的“方寸之地”。近日,笔者走进康县两河镇中营村李清泉的家中,房前果树错落有致,各式各样的绿植盆栽摆放得整整齐齐。最引人注目的是空闲处摆放的一盒盒蜂箱,不时有蜜蜂飞进飞出,让安静的农家小院变得灵动和富有诗意。

房前屋后放置的蜂箱。

“可别小看这巴掌大块地,这里有23盒蜂箱,每年能产300多斤蜂蜜,收入15000元,依靠这些蜂箱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不错呢。”李清泉说,他从今年开始,还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方种上了瓜果蔬菜,养殖了一些家禽,搭建起了微型菌棚。

庭院里还能搭建菌棚?笔者随李清泉到他家的后院,只见院子后面一座小食用菌棚里面,颜色金黄的金耳整齐地簇生在菌棒上,像一朵朵金灿灿的花。“这地方以前堆着废弃的砖瓦,留着占地方,也不好看,我把这些东西清理了以后,发现原来院子这么大,不仅能搭个小菌棚,还可以种些瓜果蔬菜,做不少事情,不仅方便,而且除去自家生活外一年还能有2万多元收入。”李清泉说。

李清泉家的小庭院在两河镇不是个例,瓜果飘香的蔬菜园、家禽满圈的养殖场、芳香扑鼻的小花园……在两河镇可谓是比比皆是。在这里,各家各户高效化利用房前屋后土地,一个个小小庭院变成了一处处美丽风景。

院落里摆放的菌棒。

“我们立足实际,拆除残垣断壁,清理三堆(草堆、柴堆、粪堆),装上竹篱笆,根据‘五个一’的工作思路,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在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也带动农户‘在家创收’。”康县两河镇党委书记李耀文说。

今年以来,康县两河镇依托“五美康县”建设和“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强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深入探索“庭院经济+人居环境提升”发展模式,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有效载体,按照一个圈舍、一架菌棒、一块园地、一盒土蜂、一片茶园“五个一”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巴掌地”,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业等庭院经济,激发农村经济“新活力”,实现了“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格局。

庭院里搭建的小型菌棒。

目前,在康县两河镇,已形成以“小菜园”“小药圃”“小菌棚”“小果园”“小农庄”等集中发展的特色庭院产业,全镇庭院经济发展578户,累计收入达到116.5万元。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