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西峰区 “党建+”为乡村振兴增底气
2024-07-01 11:10:15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丽娜 李红涛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丽娜 李红涛

今年以来,西峰区什社乡聚焦党建引领,立足乡村实际,全力探索“党建+”模式,积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着力解决“一老一少”急难愁盼问题和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打造“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什社样板。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见到贺春晓老人时,他正在玉米地里忙活着。下午三点,什社乡贺塬村互助幸福院里飘出浓浓的饭菜香,忙完地里的农活,老人准点来到幸福院就餐。筋道的面条配上色香味俱佳的臊子汤,一碗面下肚,真叫一个舒服。

“这里饭菜花样比较多,今天这个花样,明天那个样式,方便得很,早上9点,下午3点,到时间就往来走,饭就做好了。”贺春晓乐呵呵地说。

一粥一饭,三餐四季,看似生活“小事”,实则民生“大事”。贺塬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紧贴群众需求,利用村部闲置办公用房建办了互助幸福院,茶余饭后、寒假暑期,老人与孩子们休闲娱乐、学习玩耍也有了好去处。

“我们形成了以村党群服务为核心,‘爱心餐厅+互助学堂+便民超市+医疗服务+文体娱乐’的‘1+5’便民服务体系,全方位为农村党员和群众提供活动场所和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幸福贺塬’党建品牌,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贺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冲涛说。

乡村振兴,“一老一少”必须要有保障,产业发展更要持续攀升。什社乡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示范、能人带动”作用,庆阳富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这两天,果园里正忙着套袋、除草,进行病虫害防治,近70人常年在果园务工,人均年增收1万元左右。

“这些人的劳务费就有六七十万元,今年预计苹果产量就在三四十万斤。”该合作社理事长赵彩云说。

目前,正是油桃生长的关键时期,在什社乡任岭村,种植大户张成庆正忙着在地里浇水、施肥,为油桃生长补足水分和养分。近年来,什社乡在以合作社为基础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引导党员群众带头种植油桃杂果,而什社乡任岭村庙东组组长张成庆,就是党员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骑着一辆小小的电动车穿梭在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果园内,教技术、传经验、谈销路,张成庆操心最多的就是村上的产业发展问题。

“一年到油桃管护时期,我就去各家看一看枝条修剪得如何,套袋时间对不对,病虫害防治的药物打得合不合适。对我来说,把自己的经济搞上去的同时也想让农民的腰包钱多装一点,让大家都富裕起来。”张成庆说。

如今,什社乡通过党支部领办和入股产业,发展合作社12个,48名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能力和村集体自主造血功能,实现了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什社乡将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高现有产业联农带农效益,持续促进群众增收,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西峰区什社乡党建办主任刘钊说。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