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蓉 寇正欣
“你看我家房前屋后的菜园里,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应有尽有,不仅方便照看和采摘,推开窗户还能看到它们长势喜人的景象。”康县城关镇斜崖村村民李大爷指着自家门口菜园地里种植的新鲜蔬菜说。
近年来,康县城关镇积极探索“庭院+”模式,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空地,让农户们能够充分利用家庭现有的劳动力、闲置土地和时间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将“小庭院”打造成为“大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目前,全镇发展庭院经济1000余亩,种植有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西葫芦等,既扮靓了村庄、美化了环境,又丰盛了菜肴、富裕了百姓。接下来,我们准备把庭院经济作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小切口,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康县城关镇镇长杨国虎说。
6月的康县郁郁葱葱,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走进城关镇凤凰谷、斜崖、孙家院等村,整齐的农家小院,干净平坦的村道,绿意盎然的瓜果蔬菜……康县城关镇孙家院村村民陈义辉正趁着天气晴好给他种植的西葫芦、黄瓜、豆角等应季蔬菜除草、浇水、搭架。看着一排排整齐的蔬菜,陈义辉笑着对我们说:“前两年我一直在外打工,这两年年龄大了,所以就回来在家里发展庭院经济,通过种植蔬菜大棚,年收入能有三四万元以上,既能看管孩子和老人,又能有收入,我很满足。”
为更好推进“庭院+”模式,康县城关镇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引导村民以自家的住宅院落及其周边为生产基地,把发展庭院经济与提升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附近荒地等处种植花卉、果树,推动“美丽建设”向“美丽经济”无缝衔接、有序过渡,使昔日的“废庭院”“小庭院”变成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后花园”,实现了增收和颜值两提升、两不误。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特色种植靠庭院。发展庭院经济不仅是家庭经济的“小算盘”,也是康县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大事业”。如今,康县正以多元业态的庭院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图片均由 寇正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