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陈凯年 曾继孔 高素云
“我们这里的土壤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种的是‘白皮蒜’长出来的是紫皮蒜。”在凉州区洪祥镇洪祥村制种玉米套种大蒜示范点上,洪祥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玺元随手挖出一颗蒜头介绍道,这是今年从山东新引进的大蒜品种种出的独头蒜,现在长势很不错,预计到6月中旬就可以上市销售了。
据介绍,制种玉米套种大蒜模式是洪祥村今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创新探索,洪祥镇洪祥村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示范带动农户种植大蒜,打造了70亩制种玉米套种大蒜示范点。大蒜在3月初种植,生长期约90天,制种玉米4月下旬开始种植,两种作物种植时间相隔50天,制种玉米开始拔节生长的时候,大蒜就已采收,光照和生长相互不影响。
“由于套种后行间距更大,光照通风效果更好,平时都是一膜种植四垄玉米,现在可以种植五垄,且制种玉米的生长会更旺盛,虽是套种,但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还能增加一茬大蒜的收入。”王玺元说。
洪祥大蒜因个头饱满、瓣大、易去皮、蒜肉色泽亮丽、味浓汁粘、蒜味纯美而广受欢迎。但近年来,洪祥镇大蒜种植面积却逐年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一品种长时期种植,多年未改良,导致品种退化,产量降低,群众种植积极性下降。
如何让传统优势产业继续保持优势,自去年以来,洪祥镇党委、政府组建技术团队到张掖民乐、青海省乐都区和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多个大蒜品种进行试种,通过择优推广,解决本地大蒜品种老化的问题。
新品种引进来了,可难题依然没有解决,大蒜种子较贵,每亩地种子投入就达3000元左右,老百姓依然心存疑虑。为了降低群众风险,打消群众顾虑。“今年,新泉村以‘借种还种’模式试点种植,来鼓励群众种植大蒜50亩,采用制种玉米套种大蒜模式,我们村试种的是瓣蒜,7月初即可上市。”洪祥镇新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建军说。
在洪祥镇果园村,村民们正在制种玉米套种大蒜地里除草,看着玉米、大蒜长势都不错,村民们喜笑颜开。
“2024年,洪祥镇调引优质大蒜新品种改良本土大蒜,在不同的村示范推广膜间种植和垄间种植两种制种玉米套种大蒜模式,以‘借种还种’办法,全镇累计推广种植大蒜4100余亩,亩均收入预计可达8000元,为今后洪祥大蒜产业继续做强做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凉州区洪祥镇副镇长徐福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