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王甜 文/图)特色盛会聚群英,庆阳香包连四海。6月9日下午,庆阳市“八个一”文旅产品宣介发布活动暨“香约庆阳包容天下”2024全国百家媒体记者庆阳行启动仪式在庆阳市隆重举行。
七千年农耕文明遍地生辉,两千载边塞文化悠远绵长。庆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色彩多元,具有强大的创新禀赋和发展动力。为形象、多元、立体、全面展示文化庆阳的魅力,庆阳市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握好人、设计、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将文化魅力、人文情怀、艺术神韵和现代技术巧妙结合,推出了凝聚庆阳文旅内秀与外缘的“八个一”文旅产品。
“八个一”文旅产品,即一个文旅IP形象香宝宝、一本旅游手书《一见庆阳》、一轴融媒长卷《香约庆阳》、一张文旅手绘地图《一张图游庆阳》、一件非遗礼服庆阳剪纸礼服“云裳羽衣飞”、一把小米庆阳小米、一组新编陇东经典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及香包节新创歌曲《香约庆阳》、一幕皮影动漫《“香宝宝”庆游记》。
一个文旅IP形象“香宝宝”
庆阳香宝宝,是庆阳文旅的IP新形象,它头戴鹿头龙首帽,身披剪纸云裳衣,手腕里戴的是驱虫虫的花绳绳,脚踩斑斓虎头鞋,胸前是辟邪纳福的五毒蟾蜍,脖子上挂的是福禄双至的绣葫芦。帽子上的五种颜色,融入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哲学观,寓意福禄寿喜,鸿运当头。袖口上的剪纸祥云、裤管上的陇绣牡丹、胸前的五毒蟾蜍、脖子上的锦绣葫芦、手腕上的五色花绳绳,都是庆阳民俗文化的经典元素。
一本旅游手书《一见庆阳》
庆阳有一种红色的精神,它根植于人民心中、融植了先辈的理想,它的名字叫南梁,是激励陇东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庆阳有一道绿色山梁,760万亩的茫茫林海,是大西北的天然绿肺和高压氧舱,涵养着一方水土、滋育了无限风光。庆阳有一种特有的未来希望,每一寸土地下都积蓄着亿万年的能量,地下“扬煤吐气”,地上“无限风光”,路网通达,银鹰飞翔,为庆阳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一见庆阳》中八十八个“一”,是庆阳的八十八个元素,八十八副面孔,基本涵盖了庆阳的全部,是庆阳的缩微版,是一幅全面而简明的庆阳地图。
一轴融媒长卷“香约庆阳”
庆阳,一个得天独厚、吉庆阳光的名字;庆阳,一个物华天宝、福泽深厚的地方。当庆阳这一轴高天厚土、水长山阔的画卷徐徐展开,便能领略岐黄论医和周人拓荒的文明曙光,探寻傅介子斩楼兰、甘延寿诛匈奴的远方,感受唐风宋雨浸润过的塞上风光。
一张文旅手绘地图《一张图游庆阳》
用脚步丈量旅途,用笔墨状写山河。为方便广大游客到庆阳旅游观光,全面展示庆阳旅游资源,庆阳文旅设计制作了集庆阳景区景点、线路产品以及“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庆阳文旅手绘地图。按图索骥、走进庆阳,摊开一张地图,畅游平阳,一路上会邂逅独特的风景与别样的风情,感受到像黄土地一样的淳朴与包容。
一件非遗礼服“云裳羽衣飞”
剪纸礼服“云裳羽衣飞”将传统文化、宫廷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让非遗文化以衣为媒,碰撞交融,证明了中华非遗文化何以源远、何以流长,阐释了民俗文化无与伦比的绝世风雅。
一把小米(庆阳小米)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一把小米,粒粒金灿。庆阳小米,从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充满希望。做一粒有“谷”气的伟大种子,做一颗有分量的天地“粮”心,这是庆阳小米的使命,更是陇东粮仓的担当。
一组新编陇东经典民歌
《军民大生产》《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三首经典民歌,是庆阳汪庭有、孙万福等人原创并传唱,经鲁院音乐家张寒晖在《打夯歌》《推炒面》《绣荷包》等陇东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带有浓郁的陇东特色,体现了大众文化艺术化与文化艺术大众化的完美结合。从陇东大地出发,唱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新编的这几首歌,融入了新时代新气象,情感更加丰富、节奏感更强,让庆阳红色文化更具魅力。同时,歌曲《香约庆阳》为时代歌唱,为庆阳歌唱,为庆阳香包歌唱。
一幕皮影动漫(“香宝宝”庆游记)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三尺生绡作舞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环县皮影。如同一株深深扎根于黄土地上的山丹丹,历经百年,风华不衰,弦歌不绝。当亿万年前的环江翼龙与横空出世的庆阳“香宝宝”,跨越亿万年时空邂逅相遇。他们驭风而翔,畅游于山川风物之间,演绎了一段奇妙的梦幻旅程,让古老皮影艺术绽放出艳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