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丘陵山地粮食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对策——以定西市岷县为例浅析
2024-06-06 09:56:24 来源:岷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孔德健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全县总耕地157万亩,其中丘陵山地近130万亩。岷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化。

一、现状

近年来,岷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农机装备水平、技术推广应用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为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21-2024年上半年,岷县共计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81万元,补贴农机具12001台。近三年,岷县县政府累计在农机化方面投资1071万元,引进、配置各类农机具1300多台。岷县现有拖拉机6626台,配套机具11535台,其中,各类收获机8138台。这些新型农机具的引进和应用,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全县机耕水平为89.31%,其中小麦机耕水平为91%;机播水平为28.05%,其中小麦机机播水平为82%;机收水平为49.98%,其中小麦机收水平为76.1%。2023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13%,其中小麦综合机械化率达84%。

(三)技术推广应用取得实效。近年来,岷县不断加强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22-2024年,岷县在梅川镇牙利村、蒲麻镇砖塔寨村等处先后建立粮食作物机械化耕作示范点2000多亩。通过对比试验、现场演示、现场培训等方式,积极推广了精量播种、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等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

(四)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岷县积极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拥有2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运行良好的有18家。通过建立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农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机服务。

二、问题

(一)装备结构不尽合理。丘陵、山地适用机具少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保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健全。农业机械维修、配件供应、技能培训等保障机制不健全。

(四)农机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滞后。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后,取消了乡镇农机站,弱化了农机管理体系。

三、对策

未来,在丘陵山地粮食生产机械化上,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引进推广。要加大适宜丘陵山地的小型实用农机的引进推广力度,要针对现实需求,列出引进清单,积极引进。以装备研发项目为支撑,以发展急需、产业急需、农民急需的机具为重点,依托市、县内农机企业狠抓产学研推用联合攻关,研发一批适合丘陵山地耕作条件的简便、环保、耐用的机械。

(二)抓补贴撬动。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项目,解决农民“购不起”农机的问题。争取累加补贴,增加农机具拥有量,扩大农机服务能力。

(三)抓主体培育。坚持把以农机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兴办农机合作社。特别要把村集体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级服务能力、降低农户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全面提升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抓示范引领。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并在生产关键环节、重要农时举办机械生产现场演示培训会,深化演示观摩的辐射带动效力。

(五)抓教育培训。进一步健全农机社会化培训体系,在发挥好现有农机培训机构作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校舍课堂”“田间课堂”“网络课堂”“演示课堂”等多种培训方式,分层次、分时段、有步骤地开展培训。

(作者:岷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孔德健)

责任编辑:王丽丽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