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志斌
农家书屋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不仅承担着涵养文明乡风、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文化人才的重要功能,还是群众学知识、长技能、拓本领的“大粮仓”。近年来,漳县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文化阵地作用,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加油站”。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只要闲着,我就会来这里看看蔬菜种植方面的书籍,为自己在种植技术方面充电。”盐井镇杜家庄村黄瓜种植户吴莲巧说。
近日,笔者走进杜家庄村农家书屋,阵阵书香扑面而来,翻书声传入耳畔。宽敞明亮的书屋内,整齐的书架上分类摆放着各种图书,三三两两的村民围桌而坐,阅读书籍。
“我们村的农家书屋先后购置了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幼儿教育等方面的书籍,提高了图书的实用性。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群众阅读积极性,不断拓展农家书屋效能,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大草滩镇石咀村村委会主任张玉说。
“我去年种植了30多亩中药材,利用闲暇时间到村里的图书室,阅读有关中药材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中药材种植具体过程中,提高了科学种植水平。”石咀村村民石玉珠去年种植的中药材获得了丰收,收入近20万元。
近年来,漳县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对135个村的农家书屋配备了电脑、扫描枪、网络等设备,安装了图书管理软件,对所有书籍进行扫描登记,实现了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群众在书屋下单,图书馆送书到书屋,切实解决了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严格按照图书排架要求将所有书籍分类上架,做到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等分类清楚、摆放有序。通过2年建设打造,实现全县56家农家书屋图书管理、查询、借阅的全面电子化,积极推动农家书屋成为全民阅读的“便利店”、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致富增收的“加油站”。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本地农业特色和致富技术的需求,加大种植、养殖、备耕、农机使用类实用技术书籍的供给,为群众搭建乡村振兴信息技术共享平台。同时,举办技术培训、经验分享等活动,提高群众种植养殖技术,让广大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把农家书屋真正打造成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乡村振兴‘加油站’。”漳县图书馆馆长张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