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五个加力点
2021-08-24 10:43:54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王丽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工作需要竭尽全力在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加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改革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资金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等要重点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对农业农村产业振兴发挥支柱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集中精力,加大培育,加快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农业必然是设施化农业,需要尽量提高生产环节的可控度。特别是推广应用农业高新科技,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更离不开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推进农业生产的设施化。这些设施,不仅是畜禽圈舍、粪污处理,蔬菜温棚、连栋温室,果园棚架、水肥一体化,还有粮食等大田作物的浅埋滴灌、大型喷灌、农机装备、收储设施以及农田基建等等。通过农业生产的设施化,不断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逐步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城镇化,让农民干活穿工作服,回家洗完澡穿睡衣、出门参加活动穿礼服,成为新一代现代职业农民。

加大支持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是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小农户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销等全部或部分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委托给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服务主体完成。这是农户自种、土地流转之后的又一种生产经营方式,适合“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可以通过规模化服务实现规模经营,既能够解决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成本趋高、效益走低问题,也能够解决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等问题,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防止耕地流转后“非粮化”“非农化”。服务主体通过生产托管,将小农户手中的“地”和专家手里的“技”有机结合,用“藏粮于服”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融为一体,进而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生产优质粮食,保障粮食安全。

加深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三变”改革。“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正是在集体“产权清晰”前提下推进“流转顺畅”,依托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力有效措施。要改变薄弱状况,首先要加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拿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精神,放大胆子、放开手脚,抓住乡村振兴有利时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和监管的关系,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先发展再规范,盘活利用包括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在内的资源资产,什么办法好就用什么办法加快发展。否则,会导致村干部由本来的不会发展、不敢发展,变为不愿发展、不想发展,让扶持资金“趴窝”。

加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前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很好,扫黑除恶三年行动取得巨大成效,农村换届选举的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知识、有闯劲的新的农村基层干部已经上任,但乡村治理仍是短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还有差距。创建国家、省、市三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和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村镇,把发展乡村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壮大集体经济等等,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打组合拳,加快建设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制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文明美丽、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中国农网)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