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卢昌来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景泰县抢抓时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向土地要“效益”,在田间地头提“产能”,大片平整开阔的高标准农田里,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按下粮食生产“快进键”。
走进上沙沃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机器轰鸣、人头攒动,拖拉机、玉米播种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播种、施肥、覆土、滴灌带铺设一次性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降低耕种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机械的利用率。
上沙沃镇段家井村党支部书记余有俐说:“我们村共有4000亩地搞高效节水灌溉,最大的好处是节省成本。以前一亩地至少得四到五个工,但是现在通过大片连片种植,一亩地就投上一个工,特别机械上,原来小块地,犁一亩地60元,耙一亩地40元钱,种一亩地40元钱,这就140元钱,但是我们通过小块变大地之后,车队犁、耙、种85元。此外,通过小块变大块,把这个渠、地埂平整后,一百亩地至少多出10亩地,像我们4000亩地的话,能多出来400亩地。”
“根据试验结果节水(灌溉)比咱们以前大水漫灌,一亩地节水300立方米左右,从成本上来说就节省100元左右;其次就是节肥,节肥就是肥料通过水溶解到管子里,直接渗透到作物的根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通过试验,肥料利用率能提高20%左右;通过滴灌,田间湿度降低了,病虫害也就减少了,农药用量也会减少,农产品的质量也就提高了。”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周廷芬告诉笔者。
升级改良后的“高标准农田”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共富仓”。2024年,上沙沃镇在土地较为集中的王庄、段家井、榆树、边外等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逐步实现“巴掌田”到“大条田”,“低产田”到“高效田”的转变,为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引进景河云农业种植公司达成土地托管意向,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释放土地最大经济效益,也为本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上沙沃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景泰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景泰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让“粮田”真正变“良田”,促进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