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成县 寒冬里乡愁年味的坚守
2024-02-06 10:50:20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建军 编辑:王丽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建军

日前,走进成县黄陈镇苇子沟村何治伟家的院子,一股淡淡的面香味迎面飘来,一下子勾起了儿时的美好回忆。何治伟夫妇要对今天挂出的80多斤挂面进行最后的拉条。“要趁面还未缩水完成拉条,才能保证挂面粗细均匀,时间一长面就拉不开了。”他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介绍。

手工挂面作为当地过年的一道传统美食,因其口感筋道、易存放、老幼皆宜,广受大众的喜爱,延续千年而不衰。传统的手工挂面制作,要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拉条等十多道工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对手工艺人从时间、体力、耐力都是一种考验。

“我们从前一天下午开始和面,到第二天下午捆好面,要二十多个小时,工序繁琐,很辛苦,年轻人能坚持的不多,都是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在坚守。”何治伟说。

为了确保挂面的品质,他严格把握每个环节的时间点,经常是凌晨2点到5点进行上条,6点开始拉条,在零下十多度的寒夜,伴随他们的是乡村点点灯光和一盆炭火。

今年50岁的何治伟,儿子外出打工,夫妻两人从10月底就开始制作手工挂面,已经挂了近6500多斤,为他带来了2万多元的收入。由于他制作的手工挂面品质好,广受欢迎,供不应求。“我挂了30多年的面,现在来买的都是回头客,康县、武都、西和的都有。”说起他的挂面,何治伟是满脸的自豪。

和何治伟一样,坚守传统技艺制作手工挂面的在苇子沟村还有30多人,他们为广大群众留住儿时年的味道、留住乡愁的同时,也让传统非遗技艺不断传承,形成了增收的特色产业。

在离苇子沟村不远的成县黄陈民俗体验园生产车间,王东伟正在指挥工人将拌和好的原料装进大缸进行发酵。他说:“每年腊月是水烧酒销售的旺季,为了让消费者过年喝上记忆中的味道,我们加班加点,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王东伟是成县黄陈水烧酒的第六代传人。2017年,他和妻子带着150斤的水烧酒参加县上举办的年货节,结果不到3天就卖空所有产品,他们决定扩大生产规模,让水烧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通过七年多的发展,他们不但规划建成了成县黄陈民俗体验园一期项目,达到了年产550吨水烧酒的生产规模,产品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卖向青岛、康县、西和等地,走出大山迈向了广阔的市场。

“我从小就跟着家人制作水烧酒,父辈的技艺传承深刻在我的脑海里,通过不断对传统酿造技艺的发展和改进,让我们的产品在保持原有味道的同时品质不断提升,市场的认可度持续加大。”王东伟说。

王东伟在做到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还为黄陈镇周边20多人常年提供务工就业机会,以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在黄陈、鸡峰发展优质高粱种植700多亩,以自身的发展助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