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网讯(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马晓春)2023年,康乐县按照“县城商贸、北部牛羊、南部旅游、川区菌菜、山区药材”的产业发展布局,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激发产业动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截至去年年底,该县培育龙头企业17家,发展专业合作社734家、家庭农场282家,扶持3000多名群众发展庭院经济,新建农家乐、民宿50家,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36万元;成功举办首届烧烤美食文化节、机车文化节、辛弃疾学术研究高峰论坛等32项文旅节会,乡村旅游品质和活力空前提升。全力推动牛羊全产业链发展,新增发放各类养殖贷款1.3亿元,统筹各类资金1.15亿元用于牛羊产业发展,落实奖补资金4734.7万元、撬动民间资本2.56亿元,受益经营主体70家、农户7603户,直接带动新增牛存栏1.77万头,累计实现牛羊产业交易额46.23亿元。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奖补措施12项,落实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药材、庭院经济等产业奖补资金7715万元,全县种植食用菌7500亩、高原夏菜2万亩、中药材5.5万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到16万亩。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增值工作,冷链物流园农贸市场建成运营,引进西北牛香菇产业深加工企业,新开发的香菇酱、预制菜等系列下游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聚焦“两后生”及脱贫人口,组织开展中式面点、装载机、电焊等技能培训174期,培训劳动力6888人,通过落实有关措施,输转劳动力7.02万人,创收19.53亿元,特别是“甘康电焊工”劳务品牌已成为一张就业名片,在西藏、青海等地从事电焊、铁艺的康乐籍人员达到4.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