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今天,学生复课了!——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灾区复课纪实
2023-12-26 02:02:48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编辑:王丽丽

25日,柳沟乡阳山希望小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当冬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积石山县柳沟乡的山间谷地,兴奋的孩子们早早地赶到已经离开一周的阳山希望小学。

今天,是他们重返校园的日子。

12月25日,在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积石山县中小学开始有序复课。

短短一周实现灾区复课,这是灾区学生的期盼,也是社会各界全力支援灾区的见证,更是灾区社会秩序正在迅速恢复的重要标志。

柳沟乡阳山希望小学复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地震后,我就开始发愁。还有160天就要高考,怎么办?”积石山民族中学高三(五)班学生韩元梅,为此愁得睡不好觉。

灾后第二天,班主任通过微信联系了韩元梅:“要主动复习,有什么问题就问我,我帮你联系带课老师,不要怕麻烦我们,复习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积攒问题!”

同一天,在柳沟乡张郭家村,为防止孩子们无人看管,一年级语文教师张世晶把安置点上的六七个孩子集中在一起,进行心理安抚,一顶“帐篷教室”成了孩子们的安全港湾。

更多的当地教育工作者,震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了解学生是否安全,各个班级微信群里都在汇总学生的情况。

不仅是当地教育部门和教师牵挂学生的安危。地震发生后仅3个小时,甘肃省教育厅抗震救灾工作队抵达积石山县,深入刘集乡学校、大河家中学、石塬镇肖红坪小学,指挥调度学校抗震救灾工作,走访慰问学生家庭。19日凌晨5时10分,省教育厅工作组在积石山县教育局召开线上调度会,成立一线指挥部,紧急摸排师生受灾、学生家庭受损情况,核查登记学校灾损情况,为尽快恢复全县教育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们在教室内聚精会神上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积石山县教育局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意见建议,迅速组织恢复教学能力。

震后第二天,首座“帐篷小学”在张郭家村四社安置点建成,首堂课讲的是心理安抚和应对地震灾害如何自救;

震后第三天,当地所有在家教师下沉到安置点,对孩子们开展心理辅导和教学辅导。

震后第四天,积石山县积石中学、民族中学、大河家中学等高中的4055名学生以班为单位接受线上教学;

震后第五天,全县各安置点建起110多座“帐篷学校”和“帐篷教室”;

震后第六天,灾区“帐篷学校”全覆盖,数量达到152个;

震后第七天,12月25日,经评估可以继续使用的校园正式复课,1136名教师下沉安置点开展教学活动。

……

根据安排,积石山县教育部门从25日开始,组织初中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线上教学;小学高年级,在有条件开学的学校进行线上教学,没有条件的学校,老师们在“帐篷学校”开展教学;小学低年级,在“帐篷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本学期不复课。

据积石山县教育部门介绍,积石山县全县244所学校中,经鉴定能安全使用的学校,从12月25日起陆续返校上课;主体结构没有损伤的学校,利用寒假修复,确保2024年春季正常开学;主体结构受损的学校,利用寒假期间搭建活动板房,2024年春季开学后将在板房教室开展过渡性教学。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将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制定重建规划,力争明年开春后动工建设,明年8月中旬完工,确保秋季学期正常投入使用。

大河家镇康吊村“帐篷小学”课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我们压根没有想到能这么快复课复学,”在大河村安置点设立的“帐篷教室”里,大河家中学高一年级的马晓芳说。

为了尽快复课,连日来,各职能部门伸出了援手:

大河家镇的多个学校校舍受到损毁,支援的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人员和民兵分队等多种救援力量,在安置点开辟了专门位置,建起了“帐篷学校”;

国土和住建部门先后三次进入全县校园,对校内房舍受损情况进行评估;

电力部门昼夜不停抢通电路,确保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求,并24小时不间断排查用电故障;

电信、移动等数据传输保障单位,为学校和“帐篷小学”接通数据专线,确保学生顺畅接受线上教学;

心理干预人员走入安置点,带着孩子一起游戏,进行心理疏导;

保供部门源源不断地把燃煤、饮用水送进各个教学点。

就连偶尔经过教室和“帐篷学校”的救援人员和群众,都轻手轻脚,怕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

家长马海梅赞叹:“党和政府把啥都想到了。孩子们上学了,我的心里就踏实了!”

癿藏乡麻坝小学校长付学锋说:“复课既能安抚学生紧张的情绪,也能让孩子们在大灾之后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大河家镇梅坡村“帐篷小学”前,民兵组织学生踢足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摄

今天,灾区复课啦!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摄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