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新城村的“新”生活
2023-12-21 17:06:46 来源:嘉峪关市新城镇新城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闫宏浩 编辑:王丽丽

嘉峪关市新城镇新城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闫宏浩

这个村有点潮,村里养的鸡是“跑湖鸡”,栽的蟠桃是“拜寿桃”,育的辣椒是“高原红”,种的玉米是“玉蜀黍”。听说要给土特产代言,一群老乡亲们如数家珍般把烧锅酒、吊西瓜、跑湖鸡十几种盛产特产通通摆弄出来,在镜头前开怀大笑。然而,这场景在20多年前看惯了洋葱和玉米、小麦的陈老汉眼里,连想都不敢想。

河西走廊的尽头,白草黄沙、荒芜浩瀚。“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睁眼就是戈壁滩,闭眼就是荒草甸,世世代代新城村人被飞沙走石困住了找活路的脚步,也认了命。就这样,新城村的老百姓守着迷眼的细面沙和泛白的盐碱地,与贫穷、落后和闭塞一过就是半个多世纪。

一年又一年,穷,似乎成了当地人难以摆脱的宿命。然而,就在同样的时空里,外面的世界却日新月异,一些不认命的年轻人心思活泛了,他们要走出荒草甸,去城里拥抱崭新的生活。

1992年,春天的故事传响神州大地,新城村也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遇。经过专家论证,他们发现新城村的土壤最适合种植洋葱。就这样,新城村土地里除了麦子、苞谷,也种起了洋葱。丰收的季节,老支书为了把漫地遍野的洋葱卖出去,带领村干部跑出了嘉峪关,也跑遍了整个甘肃。最终,他的诚意打动了客商,也打动了每一位关心“三农”的好干部。这一年,新城洋葱登上了兰洽会的展台,被评为国家地理商标农产品,成为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新城村的百姓也第一次感受到“金疙瘩”带来生活的跃迁。

2001年,老党员裴金被大家推选为村支书,带领村民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洋葱恒温库。4500平方米的大型洋葱恒温库让产在金秋的洋葱成为了“一年四季都畅销的新鲜货”,成为享誉海外的地理标志产品,新城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再后来,村委会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组织党员和村民群众重办社火节会,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悄然改变了全村的精神风貌。自2015年起,新城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森林乡村、甘肃省委组织部“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示范村党组织”,成为当地乡村发展的标杆。

“洋葱种得久了,化肥也施多了,这地碱大得很,以后种啥都不好长。”老陈把一块板结的沙土揉碎了,望着空落落的地发愁。

“诶!老陈叔,你听说了没?政府要出钱给咱村盖大棚啦!这个大棚叫戈壁日光温室是盖在咱们村那片荒滩上的,用的都是新材料、新设备,可先进着呢,而且政府不只要出钱,还要请专家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操持这个温室。我还听说呀,咱们村还要建水肥一体化高原夏菜基地,要建管灌水肥一体的高标准农田,就是用手机就能操控浇水的那种,可攒劲呢!”“是嘛!我的乖乖,看来咱们村又有奔头了。”老陈听了年轻人的话,眼睛里冒出了光。

2019年,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村“两委”牵头成立了新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自此,新城村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依托新城村形成的一个又一个产业链迅速壮大。

2021年,正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的青贮玉米喜迎丰收,合作社营业收入突破500万元,受益农户达100户。2022年村股份合作社尝试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承担了全镇1.4万亩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部分农业生产作业环节,服务面积8550.59亩,受益农户达882户、3000余人,参与农机手共25人,辐射带动了周边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身农业产业发展的行列,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直接参与全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拓展了新路径。

“新城村”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代表着最美的土味、农人和乡情的品牌。而曾被戈壁风沙禁锢了脚步的村民硬是靠着一波又一波的好政策、好机遇过上了好日子。同一片蓝天下,新城村所在的嘉峪关市十七个行政村在政策的扶持下各自探索出了振兴之路,在苍茫的戈壁滩上,更多动人的致富故事正在上演。

(本文为“二十大领航振兴路”主题征文活动三等奖作品)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