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改厕”新模式 点亮和美乡村——静宁县古城镇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和美乡村见闻
2023-12-05 10:38:32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编辑:王丽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厕所改造后,不仅用起来很方便,环境也上了一个档次,让我们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感谢政府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一提起卫生改厕,古城镇陈河村雍庄社村民雍岁和感慨“改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以来,像雍岁和一样的农户,在古城镇还有800余户。

小厕所,大民生。为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来,静宁县古城镇以“三抓三促”为抓手,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以政府为引导,“工匠”为纽带,群众为主体的“政府+工匠+农户”的“三+”模式,以“厕所革命”助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11月28日,记者跟随全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暨改厕改厨现场观摩团走进静宁县古城镇,实地探访该镇展开的一场“厕所革命”——

政府引导 因地制宜“加速改”

“如今,手一按,水一冲,上厕所方便了不说,臭味也没有了,生活也舒心了。”古城镇陈河村村民陈小南对“改厕”带来的环境变化感到满意。

以前,每逢炎夏雨季,旱厕污水横流,臭味弥漫,蚊子飞舞,上厕所只好“捂着鼻子来,提着裤子跑”。

陈小南家是陈河村成功改厕的代表之一。

“起初他还不想改,经村里耐心引导做工作,他才答应。”陈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正杰回忆,通过不断向其宣讲农村改厕的好处,村民们才慢慢接受了改厕。

厕所虽小,但谁也离不了。它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

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基础条件千差万别。“村民有顾虑,政府引导则成为关键。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古城镇各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古城镇党委书记王海军说。

“工匠”精神 因户施策“精准改”

今年,古城镇坚持“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序推进”的思路,推广“三格式、新双瓮式水厕、单罐直通式、双坑交替式、积肥式旱厕”等改厕模式,切实把“小厕所”放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体系中去推动,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改厕推进中,我们严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的原则,在供给‘量’与‘质’上做好文章,充分发挥改厕的‘工匠’精神,一户一户‘精准改’。”古城镇镇长李峰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各村因地制宜,引进或组建高素质的改厕“工匠”队伍。在前期改造中,严格按照统一标准修建,确保改厕技术标准;后期维护上,提供“一条龙”服务,积极发挥“工匠”的专业技术作用。

改造完成后,各村组织自验,自验合格后,该镇上组织专班,按照农户改厕验收清单,对改厕模式、质量逐项进行现场验收,确保户厕高质化、精品化、实用化。

农户“主体” 示范推广“自愿改”

“过去用旱厕,气味大,蚊子多,环境差,上个厕所极不方便。”古城镇老庄村党支部书记柳献章笑着说:“现在城里的媳妇逢年过节回来都说,村里生活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农村厕所为民而建,改得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

今年,古城镇严格按照“愿改则改、能改则改”的原则,自下而上确定改厕计划。按照“改一个、成一个,百姓满意才算一个”的工作要求,结合改厕多种模式,充分发挥农户在改厕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各村通过村民小组会、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农户理解“改厕”的好处,让农户从“要我改厕”变成“我要改厕”,提高大家的思想自觉。

目前,古城镇全镇建成卫生厕所2500座,今年计划建设农村卫生厕所860座,目前已全部完成。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