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孙尚荣:智慧养蜂让传统产业“甜蜜加倍”
2023-11-14 09:24:19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丽娜 温聪聪 编辑:王丽丽

微信图片_20231113161958.jpg

“蜂五代”孙尚荣的蜂产品。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李丽娜 温聪聪 文/图

蜂蜜过滤车间里机器轰隆,香气弥漫;灌装车间里,晶莹剔透、金黄诱人的蜂蜜不断流出;包装车间里,“北石窟”品牌载着科技快车销往全国各地。油菜蜜、洋槐蜜、枣花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自主研发的37种蜂产品以及护肤品通过线上线下不断推向市场……

庆阳市西峰区西汇农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尚荣,十多年间,从培育优良蜂种,到引进全自动蜂蜜加工线,再到成立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多种蜂蜜产品,凭借科技加持,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甜蜜加倍”的致富之路。

今年39岁的孙尚荣,从学校毕业后,就跟着父亲过起了追花夺蜜的生活,随地搭建的帐篷就是他们临时的“家”,颠簸劳顿、居无定所,一年到头蜂蜜的产量和效益却还是微乎其微。

“这十几年跟着父亲一直养蜜蜂,从南到北,最早养蜜蜂是定地饲养,这种‘土窑窝’的饲养方法,一年大概产20斤蜂蜜。”孙尚荣说。

作为“蜂五代”,是安于现状,还是另谋出路?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孙尚荣对于养蜂这个传统产业有了新的认知,开始想要改变。凭借着父亲多年的养蜂经验和人脉关系,孙尚荣一有机会就外出学习、研究新的养蜂技术。从蜂王的选择到蜂箱的设计,“科技”一词开始在他脑海里不断地闪现。

“蜂种是从中国养蜂学会还有外省的一些科研单位购进的蜂王品种,购回来以后通过当地蜜蜂繁育、杂交繁育,然后给蜂农分派下去。蜂箱这一块由平箱饲养到高箱饲养,养殖过程中,一些细小的工作也作了科技性的调整。”孙尚荣说。

孙尚荣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引进的意蜂蜂性弱、群势强,又非常机敏,在流蜜良好的情况下,意蜂能表现出特别优越的采集力。改制的“生产蜂箱”及“高层蜂箱”,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困扰养蜂人取蜜伤蜂、盗蜂频发和蜜蜂抱团越冬、保温困难等难题。从“分散逐花”到“抱团淘蜜”,从“土窑养蜂”到科学干净的“活框饲养”,201户养蜂人的加入,更是让孙尚荣蜂蜜产量逐年增加。

蜂蜜产量提升了,如何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蜂蜜产品?思想活跃,喜欢探索钻研的孙尚荣把目光投到了设备的改进上,经过反复试验、思考推敲,现在公司迎来的“新客人”很合他的心意。

“这一瓶蜂蜜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十多个环节,从蜂农产蜜、入库、出库、检验,检验合格后进入到生产车间投料、过滤、搅拌、第一次过滤、第二次过滤再到成品,最后到小包装的罐装,需要十几个步骤,在科技的加持下,我们要把每瓶蜂蜜的质量和品质做到最佳,做到最好。”孙尚荣说。

这条生产线的“亮相”,成为孙尚荣养蜂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环,让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让周边群众分享到了“甜蜜”。

“养蜂事业到我这一代是第五代,我们目前养蜜蜂是‘公司+联合会+农户’,目前有201户,30100多箱,每年产蜂蜜大概在1000吨,目前带动周边蜜蜂养殖人数大概在100余户。”孙尚荣说。

和蜜蜂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孙尚荣,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一只勤劳的蜜蜂,对于今后的发展,他信心满满:“要学习蜜蜂勤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有自信把‘北石窟’这个品牌在庆阳做大做强。”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