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城关镇何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吕刚钢
一头扎进农村工作的海洋里,已经好久没有动笔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了,提起笔始终觉着还有些生涩。望着窗外绵绵的秋雨,思绪回到了三年前刚回村里接手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时的情景,也是在这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我们村的老书记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在岗为大家服务,作为村干部后备人选的我,经过组织谈话、大会选举等程序,接手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当时正值脱贫攻坚收官阶段,而我对于农村工作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白,我该拿什么为大家服务呢?在外面做了十几年的生意,突然接受这样的工作,真的有些不知所措,难道仅凭一时的冲动和一腔的热情吗?为此,我有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思考着我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尽快融入工作。
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有太多的记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条条我踏过的羊肠小道,还有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全村共有330户1024口人,其中146户建档立卡户,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常住人口都是老弱病残妇幼。借助脱贫攻坚的好政策,2018年村子实施了移民搬迁工程,120户人家住上了楼房,基础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些什么呢?思考良久,我发现应该是少了小时候的人情味儿,少了最淳朴的乡土气息。以前住土房子的时候,大家一起劳作,在同一口井里挑水吃,彼此都很熟稔,现在在一起劳作的时间少了,也吃上了自来水,可是邻里之间的感情却淡了,村里的好多年轻人,老人们都喊不出他们的名字了。可能是年龄的原因,80后的我总有些怀旧情怀,总是怀念那种最朴实的快乐,于是我决定从思想着手,重塑我们该有的乡情。
2019年元旦,我们组织召开了何家坪村第一届村民运动会,让乡亲们有时间聚在一起,给乡亲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拔河、篮球、乒乓球、象棋、农家菜比拼等活动项目,提升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带头签署了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的协议,通过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大部分的村民重新认识了我,并接纳了我这个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接着,我从实际出发,在我们村移民安置小区的文化广场,修建了一座小房子,让安置楼居住的老人们身故后能有个安放遗体的地方,这件小事也让村里好多老人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为了更好解放村民的思想,开阔眼界,我提出在村文化广场修建LED显示屏的建议,并联合驻村帮扶单位积极落实,在村民劳作之余,通过显示屏对村民宣讲政策,播放喜闻乐见的节目,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乡亲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村里的工作变得更加支持、更加热情了。
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发展了。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我带领村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到兄弟县市先进村镇参观学习成功经验,并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商讨研究,挨家挨户同村民沟通交流,逐步明确了村庄发展方式,形成了《何家坪村5年发展规划》。我们深度挖掘山地资源优势,先后4年在全村新建山地清香核桃718亩,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同时,鼓励引导村民在扶贫产业核桃园的林下种植芍药,开辟了增收渠道。并在油菜、芍药种植开花期,村上分别成功举办了千亩油菜花节、芍药花节,打造出了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节招商的特色“旅游经济”,共吸引游客两万多人,使村民人均收入增加600多元,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2021年,我提出打造城郊型旅游生态村的想法,带领村“两委”成员盘活移民搬迁后的旧村部、旧小学遗址闲置土地50多亩,筹措资金54万元,依托温泉小镇开发打造了何家坪村生态休闲体验苑,并成功招商引资,以合作社牵头签订合同租赁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成功解决村民就业3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1万多元到现在翻了好多番,2021年我们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连续三年被城关镇评为综合考核第一名,我本人也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
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三年的时间,我们村从精神风貌、生活水平、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也从一个农村工作的小白,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我将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再接再厉,努力当好“领头羊”,带领村民走出一条适合何家坪村的振兴之路!(本文为“我的乡村我振兴”三等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