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静宁县乡村建设提档升级走笔
2023-09-18 10:14:58 来源: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编辑:王丽丽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香利

红色文化与古朴小镇相融,花海与山水湖泊相映,阳光、微风、小桥、流水、凉亭、游客相衬……犹如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这是静宁县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静宁县依托现有资源扎实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实施“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档升级,一个个具有“乡村美、人才兴、旅游热、共同富”特点的和美乡村崭露头角。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差,如何“变”?初秋时节,记者走进果乡静宁探寻答案——

“硬件+软件” 小山村升级“文明村”

在静宁,说起“和美乡村”建设,给人印象深刻的,界石铺镇崔岔村算其一。

崔岔村位于界石铺镇南部山区,有四个村民小组114户506人,耕地面积2607亩(全为山地),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没有奇山异水,还是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了“省级文明村”。

崔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文学道出了发生巨变的秘诀:“我们在乡村建设中。立足村情实际,明确发展思路,紧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坚持强基础、兴产业,强组织、促民生,强治理、促和谐,聚力打造新时代的美丽村庄。”

和美乡村建设要拒绝“千村一面”。多年来,崔岔村推动实施“千万工程”,改路、改水、改厕、改房、亮化,拆除简易灰棚等硬件设施。从破旧小屋到别致小院,从荒地陡地到梯田沃土,从泥泞小路到康庄大道,村容村貌发生了质变,村民习惯发生了转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和美乡村建设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

“和美乡村建设除了硬件上下功夫,还要抓软件建设,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界石铺镇崔岔村驻村组长王晓辉介绍说,崔岔村充分利用村民会议和“一大一微”、农家书屋等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每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积极培育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当前,崔岔村不但成功从破旧山村转型,还成为了省级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创新“旅游+” 提“颜值”增“价值”

乡村如何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村庄如何吸引人气、焕发活力?双岘镇的文旅发展实践,给各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启示。

“向绿而行的路上,双岘镇从未止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唱响‘以绿兴旅’品牌,扩大双岘知名度。”

双岘镇党委书记高喜平介绍。

秋高气爽,秋色满目。走进静宁县“森林小镇”双岘镇的仙鹤谷景区,起伏的山、流动的水、摇曳的行道树,深浅不一的景色勾勒出一幅自然景观与现代文明和谐共融的生态画卷。

据仙鹤谷景区负责人翟旺宁介绍,该景区按照“打造品牌、彰显特色、林旅融合、促农增收”的思路,创新“旅游+”模式,整合区域内山、水、林、田、村落等资源,建成仙鹤谷这一集观光旅游、休闲垂钓、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休闲娱乐。

“千万工程”催生了美丽经济的新产业。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入持久的美丽乡村建设,双岘镇在生态底色上大手笔挥毫、小细节雕琢,持续推进了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乡村建设,提升了绿水青山“颜值”,做大了金山银山“价值”,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

“内育”和“外引”聚力赋能多方共赢

和美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宜业。只有乡村产业兴旺起来,才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

“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是和美乡村创建的前提,而乡村振兴大背景为宜业乡村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静宁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静宁县通过倾力打造“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积极构建劳务协作关系,充分发挥静宁籍在外人士资金、项目、智慧反哺家乡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变样,为静宁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激活了乡村振兴动力源泉。

峰果纯素乡村就业工厂负责人刘晓峰是静宁县新店乡人,在外打拼多年,一心想着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2021年1月,在“归雁工程”号召下,刘晓峰返乡创业,创办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甘肃峰果纯素科技有限公司,延伸产品有番茄汁、早酥梨汁、南瓜汁、百合汁、玉米汁、山药汁等,年产各类榨汁果蔬饮品1.2万吨,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静宁县把培育和建设劳务品牌作为广辟就业门路、推进产业振兴、集聚乡村人才的重要抓手,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几年来,静宁县倾力打造“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赋予“让‘静宁果农’成为幸福的农民,从事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工成为有职称的技工”的精神内涵,建机制创品牌,搭平台育人才,苹果“链”上,不断涌现出了能干自信的“新农人”,还带动了当地劳务市场的发展。

响当当“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已将静宁县10万名果农凝聚在一起,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接续赋能苹果产业,直接带动就地就近就业3.6万人,年均创劳务收入9.2亿元。

现在,乡村美,产业兴,村集体收入和农户收入双双增长,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户的多方共赢。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如今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建设美丽生态,做强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美美与共”融合发展的静宁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美而生……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